《變焦》
這部電影并沒有所謂腦洞大開的效果,不過再往前邁一步,就是創(chuàng)意了。電影說實在的,在思想內(nèi)容上沒有什么值得探討的。不過構(gòu)思的確新奇。說白了,就是三個主人公,三個看起來七不搭八的故事,但是其實卻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
A是個充氣娃娃的設計師,偶爾也畫畫漫畫。她對自己的平胸耿耿于懷,甚至她的男友對此不介意的態(tài)度,反而讓她感到受到侮辱。于是花費了積蓄,墊高了胸部,結(jié)果男友卻覺得像公司制造出來的充氣娃娃一樣沒有真實感。而她自己也感到不適應,不滿意。但是要恢復原狀得再付一筆巨款。偶然情況下,送快遞的把一大堆毒品送到A那里,A決定和男友一起把這批毒品賣出去,然后賺錢去恢復自己的胸部。因為考慮利用充氣娃娃運毒,沒想到充氣娃娃卻被客戶自己提走;而毒品的主人又找上門來。結(jié)果A和男友都遇到了大麻煩。
B是A筆下的漫畫人物,本來是他是A心中的理想男友,帥氣而且富有思想,還懂風情,是個電影導演。可是,因為A對胸部的不滿,于是她就讓B突然喪失了強悍的性特征,讓他面對投懷送抱的美女也毫無斗志。B只好訴諸人造風景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又一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么故事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又一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么故事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又一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么故事呢?
Zoom out your egos.
《穆赫蘭道》是弗洛伊德夢境解析的一個地道的實例,《盜夢》也用多層夢境締造潛意識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無所不能的力量,而Zoom則是借用夢境寫實的套路玩了一把人格裂變的游戲。我們常常做夢,在讀過這本《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的人也大概知道一種理論,夢的每一段劇情都是潛意識處心積慮的層層鋪墊,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隱喻,復雜夢境中,你的潛意識投射到行為上,并被不斷放大特寫,潛意識接管的越來越多,現(xiàn)實不再受完全理智的控制,夢境里的險境發(fā)展到失控,在你使盡全力從夢中逃出來時,嚇出一身冷汗,開始這段soul-searching.
敘事由三個次元故事同時進行,Emma創(chuàng)作的漫畫男主角Edward是導演,他導的電影中的女主角Michelle寫了Emma的故事。好像奧斯卡·路透斯沃德創(chuàng)造的矛盾三角形——
<圖片1>
那么,到底這三角共存的空間由誰創(chuàng)造了誰?(劇透)當Emma在失控的局面中追憶這一切問題的元兇,她拿起畫筆給自己漫畫中的Edward改寫了后續(xù)劇情,此時如漫畫正在進行的劇情一樣,Edward回到拍攝片場
可大可小:物化自我與很多重性關(guān)系
——看<Zoom>
文\ 空語因明
<Zoom> 是一部構(gòu)思有趣的超現(xiàn)實主義式的電影,關(guān)于許多層面的(質(zhì))性,或性的廣泛二元化,關(guān)于自我幻覺,關(guān)于情愛分重的移位。這里的超現(xiàn)實風格是馬格利特式的,靈性與物化的無縫銜接,倒置與錯位的交融。從影片的名稱來看,將zoom直接理解為變焦,并非多么通達。我覺得這個片名可以被理會成“可大可小”,這個影片的情節(jié)就因大小而起,并且大小也可在對這個影片的詮釋里:自我的大小
【變焦】I see the light,make me out the darkside!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