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離死別的時候一句廢話沒有
Tanner: I love u, Toby. I mean it.
Toby: I love you too.
Tanner: Hey Tobe, go fuck yourself.
Toby: Go fuck yourself.
沒一句廢話,真硬漢
2. 德州暴民真的會自告奮勇的追搶匪么
3. 注意最后老警察和女警察對話的細(xì)節(jié),餐廳所有人都沒有指認(rèn)哥倆(不光是女招待,還有坐在窗邊的老頭子們),大家都心里跟明鏡似的
今天廁所的燈壞了,還好,機(jī)智的老爹以前就裝了個冬日可用的保暖燈,恰好天也冷,開著除了照明保暖也合適。
#這是一段有味道的文#
走進(jìn)亮黃的燈光中,蹲著坑的時候聽著BGM:I'm Not Afraid to Die by Gillian Welch,看著歌詞再看看自己的黝黑中發(fā)黃的手,那一瞬間感覺便自己是在舞臺中央拉屎一般。
下午看了部電影,HELL OR HIGH WATER(譯名:赴湯蹈火),對了以下內(nèi)容涉嫌劇透,嫌棄的話就慎重閱讀吧。
BGM:
I'm Not Afraid To Die
Gillian Welch - Hell Among the Yearlings
歌曲鏈接:http://music.163.com/#/song?id=19888403
<圖片1>
大概內(nèi)容就是一個失敗的爹為了孩子赴湯蹈火去搶銀行吧,劇透終。(笑)
其實(shí)何嘗是孩子他爹,還有主角他哥不也是嗎。
十年牢獄出來,甚至連睡覺被叫醒在惺忪睡眼中還條件反射把他弟制服、壓根不知道他在牢里經(jīng)歷了什么的哥哥
德州第一銀行,60歲的銀行柜員打開門鎖,她剛抬起門,就被人從后面猛地推向前,重重摔倒在地上。
兩個戴著滑雪面罩的劫匪出現(xiàn)在眼前,他們一大清早搶劫銀行,但只要面值一百以下的散錢,而且只搶德州第一銀行。
托比和坦納是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托比瘦高個,和善的面容帶著郁郁不得志的痕跡,坦納則截然相反,他頭發(fā)蓬亂,處處散發(fā)著危險的氣息。
他們每搶劫一次,就換一輛車,然后去賭場洗錢,抽屜里的散錢沒有墨汁警察追蹤不到,洗錢也從未遇到麻煩,這一切都在托比計(jì)劃之內(nèi)。
今年奧斯卡評選鬧哄哄地結(jié)束后,再次回想那些提名名單時,在無聊的“政治正確”主題之外,讓我戀戀不忘的唯有《赴湯蹈火》。憤怒的“牛仔們”游蕩在廣袤的美國南部,在散發(fā)著衰敗氣息的土地上對抗著那些“剝削者”,影片在警匪類型的框架下演繹了一首哭泣民謠,它用特有的旋律反擊著這片家園之上的種種不公,最后卻用“警匪”的和解達(dá)到情感高潮,當(dāng)最激烈的對抗化為心照不宣的彼此認(rèn)同后,男人們的生活仍將繼續(xù)......
開場近1分20秒的橫移鏡頭,變態(tài)的調(diào)度一氣呵成,豐富的空間層次遞進(jìn),配上背景音樂帶來的情緒烘托,讓觀眾立刻進(jìn)入狀態(tài)——“歡迎來到德州”(實(shí)際拍攝地點(diǎn)在新墨西哥州),最后在一聲沉悶的大提琴音調(diào)下主角赫然登場,一場搶劫如期而至。
這是本片的開場,正如本片的故事一樣,在樸實(shí)的愛恨驅(qū)動下漸漸逼近最終的高潮,也如貫穿影片中的茫茫黃土,悲涼中孕育著不羈與反叛。觀看本片,就如擰開一瓶啤酒,躺在椅子上看著德州風(fēng)光,嘴里哼著醉鄉(xiāng)民謠,享受著資本主義的頹廢。
<圖片1>
“你正在做的是一件好事?!?br>“不,我們一起做的
像個男人一樣活著,這是我偏愛西部片的唯一原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曾幾何時我們的祖輩也曾有過如此血性與骨氣,可惜后來被打斷了脊梁世代為奴。
在我緩步進(jìn)入中年的這個時代,世界變得越來越復(fù)雜,人們變得越來越聒噪…我并不抗拒時代的進(jìn)步,只渴望回歸簡單。
努力像個男人一樣活著,盡力做到。
貧窮代代相傳,血性亦然。如果不能留給孩子財富,至少留下勇氣和尊嚴(yán)。
爆款!赴湯蹈火 總結(jié)影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