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之一:影片雖然由美國華納公司拍攝,但在忠實原著的原則下,演員全部起用英國的著名演員,而攝制組成員竟有800位之多,群眾演員達到上千人。拍攝資金本來是1億美金,但為了讓影片更忠實于原著,所以影片最終投資超過了1.25億美元。而影片中著名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是英 國建于1093年的牛津大學的杜漢大教堂。神秘的古零閣銀行是澳大利亞駐英國的官方機構。牛津神學院成了影片里霍格沃茲的醫(yī)院。而英國倫敦動物園也為影片的開場戲提供了全部場所。如此精良龐大的制作,是近年少見的。
剛剛重溫了一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很喜歡魔鏡那一段。
哈利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厄里斯魔鏡,并在鏡中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于是每天都獨坐在魔鏡前等候,希望能再次與父母相遇。
這時,阿不思鄧不利多教授卻告訴他:
世上最快樂的人,才能在鏡中看到真實的自己,鏡子反映出的,正是我們心中最渴望的事。但鏡子不能提供我們真正的知識或者真相,人類總是在鏡子中虛度光陰,甚至因此而發(fā)瘋。人不能活在夢里,不要依賴夢想而放棄生活。
有時候會想,如果厄里斯魔鏡真的存在,我們會不會忍不住去尋找它呢?
我想我會的,因為我好想看看自己內心深處最最渴望的東西,甚至是連自己都不太清楚的那種渴望。。。
看了很多遍的哈利波特,最近看的這遍特別有感悟,想寫一寫。
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時候,覺得魔法世界真的太神奇了,幻想著有只認我為主的魔杖,有自己的海瑟薇和光速2000飛天掃帚。那時候最喜歡的是阿茲卡班的囚徒那一部,相比前幾部而言,這一部是充滿魔法幻想的一部,而且充滿了希望:Harry學會了召喚神衛(wèi)魔咒,并且拯救了自己教父,他又有了親人。看著Harry騎著鷹頭馬飛翔在群山之上,展開雙臂感受微風,和他一樣我也在心里激動得大喊大叫。對于我來說,這個世界奇思妙想,可以自由暢游
看了不知多少遍 小學時的回憶
20200816院線重映打卡。
哈利波特系列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的青春。我先是原著黨,才是電影迷的。
記得小時候晚上在被子里打著手電都要多讀一章,晚上做夢都是霍格沃茨,爸爸還說讓我別看了,說我晚上做噩夢都在說“有蛇”。感謝羅琳女士給我創(chuàng)造的那個美好驚喜的童話世界,讓我一直覺得我有一天也會收到霍格沃茨的錄取信
二刷打卡,一轉眼哈利波特已經(jīng)20年了,雖然對故事已經(jīng)爛熟于胸,但是看到小哈利的笑容,看到羅恩和赫敏不經(jīng)意發(fā)的糖,不自覺的露出姨母(父)笑,也許那時候編劇都不知道他們最終會在一起吧?看到霍格沃茨專列還是會雀躍不已,看到海格接新生坐著小船過河,鏡頭上拉呈現(xiàn)出整個霍格沃茨城堡,甚至會激動的流淚。伏地魔第一次出場竟然是有鼻子的!
依稀記得小時候每次出新的哈利波特激動的心情,那一次考試考砸+胃疼打針,忍不住的哭鼻子,老爸變魔術般地拿出一本新出的混血王子,自己立刻破涕為笑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瑪吉·史密斯主演,魔法的世界,充滿欲望到也要看到現(xiàn)實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