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流了,一次又一次跟隨著劇中的人物淚流!是因為音樂還是因為真情,或者說是因為兩者的完美融合。她們曾經(jīng)犯了錯,她們無可奈何地自我譴責著,就這樣一輩子,直至生命終結(jié)的那一刻。太多太多的感情,她們一直壓抑在心中,越是被強制壓抑著,越是容易到達感情崩潰的那個邊緣。里面的小孩,無論是他的哭,還是他的笑,他的一舉一動,都讓我感到一種極致的美,純真善良,無暇似美玉。當媽媽翻起那邊相冊時,她淚流了,當指揮回到家時,一家人擁抱共餐,我哭了。
其實最感動人心的,就是那些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饒恕吧,我的主,饒恕那些錯誤,等于饒恕了整個自我!
近年各媒體有關(guān)“xxx滅門案”“xx.xx特大殺人案”事件的報道太多了。
記者跑去獄中采訪,無一例外會問,“你后悔么?”
無一例外,報道以監(jiān)獄外面,罪犯家人或受害人家人的慘淡生活收尾。
引導(dǎo)觀眾去責怪罪犯的沖動,罵他們無知,替他們家人感到惋惜。這樣對抑制犯罪率有幫助嗎?
我討厭媒體試圖控制我們的思想。這很微妙,但它是一種新型的法西斯主義。
《和聲》是部尊重觀眾意愿的電影。
就算你非要去想什么犯罪動機,弱勢群體過激的報復(fù)行為,以及他們的量刑是不是重了。韓國監(jiān)獄真的這樣?獄警太善良了吧。
你仍然會為這部電影感動。
最讓我受不了就是指揮家被愛人朋友背叛,卻想著保護女兒,捂住她的耳朵。這樣的母親,你為什么不原諒她?她女兒前半生恨得是母親后半生恨得肯定是自己。
ps.有些人必須活著,卻像魚缸里的魚,逃不出去也解脫不了。(和電影無關(guān),我又開始神經(jīng)質(zhì)的思考活著的意義)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但是電影的三分之二的前面其實基本上感覺還好。到最后確實是開始掉眼淚。
個人覺得影片想說的是母愛,為什么會這么感人,大概是建立在監(jiān)獄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下,加之犯人很多都是無奈入獄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許多的現(xiàn)實色彩,讓人無法感慨那種無奈。只能說,第一做人還是要堅決到底,不要為了一時的不痛快犯錯,因為愛我們的人太多,第二,母愛永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但是還是會有例外。
看完《和聲》這部電影,有太多的感觸:
既然知道必定會死去,我們只是在死的路上,為什么不開心一點。
我們總是會戴有色眼鏡看人,然而人的臉上并沒有寫著我是壞人,穿著囚服的并不代表他就是十惡不赦、罪該萬死,穿的光鮮亮麗也并不代表他就是好人,我們總是會把一個人無限的推高,譬如偶像、明星,但是我們卻忘了,他們也是凡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欲,也會犯錯。
我們總愛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你覺得好,你認為對他好就一定是適合他的、他喜歡的。
人一定要有夢想
第一次寫影評,文筆不好,有點不知如何寫起。
我們痛恨那些無法無天,肆意傷害別人的人,聽到、看到、知道新聞報道這類人群案件時,巴不得這些人早點去見閻王。
可是這部電影正是講述了一群女子監(jiān)獄里的罪犯們的生活。佛說,你所看到的都是果,而果都是有因的。出差期間、閨蜜背著自己與丈夫廝混,年輕的文玉帶著孩子看到不該看到的一幕,憤怒之下開車撞死了他們。貞惠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抵抗丈夫的家暴時,失手殺掉了丈夫。宥美因為反抗企圖強暴自己的繼父,失手將其打死,花子因為高利貸
《和聲》熱播!反映了各種主題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