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旸夜
這個真實故事槽點太多。
官官相護,為所欲為,不遺余力地打擊一切阻撓者。
整個體系從上到下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每一個節(jié)點,都是這樣讓人惡心的流程。
案件無法交代,就找個小孩塞給一個母親,說“這是你兒子”。
提出質(zhì)疑就讓專家告訴你,“人也會變矮的”。
繼續(xù)反抗就使出殺手锏——關(guān)進精神病院,這樣無論你說什么,你都是精神病人。
承認警局說的話,就代表警局說的沒錯,你需要接受治療;不承認警局說的話就說明你還是個病人,還要繼續(xù)治療。說你有病就是有??!看到女主淚光閃閃無言以對的那一幕,我也感到絕望。
事情在隊長這里,直接犧牲抵抗者,強力鎮(zhèn)壓;隊長壓不下了,局長你來扛著;局長壓不下了,市長說犧牲隊長,你來扛著。
民眾的力量有多大,決定了能夠沖破的壓力多大。
一個人的時候,隊長就搞定你;神父來幫助的時候,局長出動了;當所有人都要求討回公道到時候,才讓市長受到彈劾。
反抗,一定要反抗。因為如果每個人都不反抗,就真的反抗不了了。
大衛(wèi)的回歸,對這個母親而言挺殘忍的,剛剛放下決定開始新生活,又重新燃起希望
要說三次不一樣的措詞。首先要討論一下沃爾特是生還是死。
兩個問題:
1。犯人殺沒殺沃爾特?
答案:沒有。
2。沃爾特還活著嗎?
答案:死了。
殺人的是從犯。那個被威脅著的小男性。
證據(jù):
由始至終。咱們的猥褻伯伯一直強調(diào):人不全是我一個人殺的
從犯小P孩也說:他逼我殺了幾個
從犯小P孩在警察叔叔追問你肯定你認識沃爾特的時候,小B孩很肯定的回答是他是他就是他。
為什么他那么確定一定是他。不止是因為他逃跑未遂。印象如此深刻的更深含義,因為沃爾特是他殺死的。
現(xiàn)在可以說一下三次不一致的措詞了。
說辭如下:
1。在法庭:沒殺小沃爾特
2。在電報:殺了小沃爾特
3。在監(jiān)獄:無結(jié)論
觀看了一下討論,有人甚至認為電報和監(jiān)獄那段是完全為了突出演員演技的。我很汗。
我認為在監(jiān)獄里的戲是重頭,中間貫徹了犯人的心理活動。而媽媽按雞李娜反倒是次要的了。有人說演技如何如何的出眾云云。在我看來。她只是起了一個人體煙霧彈的作用。用來混淆視聽和影響大眾判斷的人物。
有人認為犯人在法庭上說了謊。我不這樣認為。
很久很久沒有寫影評,不是沒有看到好的電影,只是很難有想真正記下些東西,而這正是The Changeling改變了我為懶惰尋找的托辭。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到的是不可思議。真的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存在嗎?它仿佛在告訴我,孩子,你真不知道世界的邪惡。
瘋狂的變態(tài)殺人魔。不顧真相的警隊隊長。一心維護自身利益的高層。隨意處置病人的醫(yī)生,甚至是那些護士,她們邪惡猙獰的面孔讓我驚恐,她們死死地按住無辜的病人,灌藥、電擊、甚至是抽打。還有那個冒充的小孩,和那個成為殺人犯同謀的小孩,他們的確無辜,什么也不懂,僅僅為了活著,卻也淪為了這邪惡世界的幫兇。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或許你會說這只是文學夸張的手法而已,現(xiàn)實生活中哪有可能發(fā)生這種事情,可誰又能保證在我們不曾知曉的地方,這樣一個類似的故事曾經(jīng)發(fā)生或者正在發(fā)生,更甚至是從未得到解決?;蛟S現(xiàn)實更加糟糕,只是我們沒有遭遇。
受害者,往往都是女人和孩子。他們作為社會的弱者,隨意地被殺害,隨意地被關(guān)進瘋?cè)嗽海瑹o可奈何。仿佛決定她們命運的只是強者,而在電影里
不知道為什么靜會覺得太過于沉重而不推薦
或許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太過于輕松
在美國電影里,法院永遠是最后正義的捍衛(wèi)者
我們呢?能依靠什么呢?
【換子疑云】前半部分 我們感同身受 后半部分 我們翹首以盼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