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為了節(jié)約成本,在展現特定的場景時不得不做經濟上的權衡。以前看港臺的古裝劇就好笑,文人的念白、歌舞奏樂、軍隊、戰(zhàn)爭、皇宮等等很有講究的東西全都跟戲臺上”演戲“一樣——點到為止。后來才發(fā)現,原來老百姓就是為了看劇情和演員的演技來的,導演就是為了講故事而已。國產主旋律也是這一類貨色,只要帶個紅袖章就算紅衛(wèi)兵了,帶個無沿軟軍帽就是國民黨女特務了。
所以很難想象還有把道具、場景看得非常重、卻又不是好萊塢那種大片的電影(比如賓虛、埃及艷后、色戒里的舊上海和香港等等,都因為不惜巨資打造恢復歷史場景而出名)。
神鞭就是這樣的一類電影,80年代懂得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和了解老一輩故事的人還真不少,這些”活古董“經常給我們帶來最真實、最地道的平民和市井生活素材。
這些素材本身不僅是歷史遺產,就像黑人的R&B、吟唱等,更是民族精神的物化和記述者。對于電影本身的藝術主張,其作用不僅僅是真實還原和再現一段歷史,更多的
本來不想寫,把其他影評看過一篇,怒其差勁委曲了一部好片。什么鄉(xiāng)紳金老爺,片里交待的清清楚楚是個窮秀才,全都是這種水平的窮bb還那么多人點有用,難怪過了大幾十年還要反思這段愚昧野蠻的歷史。
這是部好片,用狗眼當然看不出來。影片明著刻畫了玻璃花古董商這樣的臭流氓狗奴才,暗里也勾勒出所有在位者的丑陋嘴臉。當官的虛偽不用說,就說說民團首領曹大師兄吧,有如京劇名角亮相一般端著身架邁著臺步出場。且不用贅述他如何唱念做打,僅看他上場前后鏡頭刻意交待的眾多靚妹侍從
神鞭這部電影是由馮驥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可以定義為一篇傳記類小說,這類小說的鼻祖至少可以追溯到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而馮驥才又曾被評價為擅長以單個“小人物”的歷史映照一個時代的悲苦??催^電影后,的確有這個感受。
電影看了兩遍,從幾個角度聊聊我的感想。
勵志,他告訴你小人物也可以名震四海。一手絕活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另外,絕活也要與時俱進。不讓留辮子了他該怎么辦?這是我開始看就擔心的,最后,他練成了其他絕活——神槍手。在這里我不得腦補一下,他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梢哉f有練成一手絕活的本事,不僅僅是會一手絕活。不僅有“魚”還特別會“漁”。放在現實中這個道理也是通的,將一門技能學到極致,你就會火。即使技能過時,你也會很快學會它迭代之后的技能,并且可以做到極致。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現在一些網絡大v,他從網絡的任何時期幾乎都在把持著網絡,從論壇到博客、微博再到公眾號。不止是會寫能寫,這里說的是會運營,很快掌握新鮮事物,因為有基礎。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發(fā)現,這部電影的攝影是顧長衛(wèi)
《神鞭》中那個年代的思潮。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