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L@moviegoer
1.Urga
1991年,前蘇聯(lián)政局動蕩,舉國上下籠罩著不祥的緊張氣氛,眾多信息預示著一場暴風驟雨般的社會變革將要到來。那一年,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組建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他不想因為局勢干擾而放棄拍攝電影,于是選擇在中國內(nèi)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拍攝新片。這既避開了國內(nèi)復雜紛亂的局勢,也借助電影《蒙古精神》又一次完成了關于民族和歷史的沉重思索。
影片名字《蒙古精神》是意譯,略顯抽象,還有比較通稱的譯名是《套馬桿》、《套馬索》。馳騁草原的蒙古人在放牧時用一種工具來套住動物,即套馬桿(套馬索)。海報上是風中直立于草原低坡的一枝套馬桿,它則是草原上蒙古男女青年野合做愛的一個標志,遠遠望見插立的套馬桿便是告訴人們:不要來打擾他們的歡娛時光。
一望無盡的草原,天空低浮著大朵白云,剛毅的蒙古勇士騎著駿馬在縱橫馳騁,手持長長的套馬桿,拋甩出一個空心索套,以此降服不羈的烈馬野馬或者獵殺逃竄的野狼,這是蒙古人在草原上放牧必須掌握的一項生存技能
生活在歷史中的人都會有看世界的局限,《套馬桿》可能也是。91年,對蘇聯(lián)和世界都是巨大震撼的一年。電影里有太多的困惑和矛盾,是電影的也是導演的。
也許導演找到蒙古是因為都曾經(jīng)是巨大輝煌和強悍的帝國,但今天的蒙古會不會就是俄羅斯的明天呢?但對于現(xiàn)代化或者說時代的發(fā)展,是任何人無法阻擋的。即使懷念,也不可能挽回。
蘇聯(lián)導演的蒙太奇風格在這電影里充分體現(xiàn),推開舞廳門的謝爾蓋看到的是殘破的家園。
電影一開始,特寫,大遠景交替出現(xiàn),把活生生的人置于巨大曠野中,漂亮。
那段遇到鐵木真的夢也很漂亮,不過在我看,不如后來穿過電視的那一幕。
最喜歡里面的角色是那個打紅傘的巴亞圖。他是現(xiàn)今蒙古人的寫照嗎?或者不僅僅是蒙古人,是所有一切失意者,失去了精神世界的人嗎?在曠野中游蕩……很魔幻的一個角色!
結(jié)尾最有意思,那像是一個倒敘方式的講述。而電視里清楚的出現(xiàn)了戈爾巴喬夫和老布什的畫面……那么,最后講述者就是那個還沒出生的孩子,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導演大概希望的是,將來人們能記住那個1991年吧。
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看的.手里拿著老師讓思考的問題,看著電影,聽不懂蒙文,還得靠英文字幕.心里對那些問題有些叛逆,看著電影的畫面又很懷舊,電影想表達很多意思,我心里面也想了亂七八糟很多事.
爸爸的聲音很有磁性,給小孩子講成吉思汗的故事.不由得想起我那么小的時候,奶奶也給我講努爾哈赤的故事.這個爸爸只講了成吉思汗,我的奶奶也只講了努爾哈赤.以至于我后來上歷史課,總覺得皇太極是個大壞蛋,但是努爾哈赤從來都是個大英雄.
浪漫印象里的牧人,生活就如草原蒙古人家當中歌唱的一樣美.電影里的牧人,真是足夠現(xiàn)實版.臟臟的破破的衣服,騎著馬進城,突然想起小時候也會在城市里看到那些騎著馬騎著毛驢的鄉(xiāng)下人,沒錯,就覺得他們是很奇怪的鄉(xiāng)下人.
據(jù)說拍攝的那個城市叫做海拉爾.驚訝鏡頭拍到的地方怎么只有漢字.一直以為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是兩種文字同時使用的,至少火車站牌是兩種文字同時使用的.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那個蒙古漢子真夠善良樸實.來了不認識的陌生人就給殺羊.人家說人家沒錢他就掏出錢來給人家.直腸子的讓人感動.
蘇聯(lián)解體的時候,有物價飛漲嗎?
《蒙古精神(Урга)》:生還是不生?【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