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興奮,最近看的片都是四星!
諾頓同學的大作力,這部也是人氣超旺的,號稱諾頓展露頭角的成名之作
95年上映后,無人關(guān)心如日中天的Richard Gere,而是紛紛詢問這個把大律師耍的團團轉(zhuǎn)的有著天使面孔的惡魔少年到底是誰
不過說實話,那時候的他從年紀上講一點少年的邊都沾不上
1969年8月18日出生的他,影片上映之時已經(jīng)26歲,不過在劇里裝嫩依然綽綽有余
僅僅3年之后的野獸良民,他的形象就變得讓我想吃下自己的左手拳頭
然后是99年的fight club,為了跟布拉德做對比,他的腿生生的瘦成了一對麻桿
555其實我們家諾頓本來也是肌肉男的亞……
一部又一部的諾頓,發(fā)現(xiàn)開始對他的音色嚴重的感興趣
柔和捎帶一絲高亢,有人說他的聲音很動聽
我初不這么以為,直到開始通過聽到人聲辨別出他的存在,才發(fā)現(xiàn)對這個男人的認知又進了一步
相比較于一級恐懼,我更愿意它按原意翻譯為“原始恐懼”。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個偏恐怖的電影,但其實是關(guān)于人性的討論。
其實最后很多角色都是悲哀的,凄涼的,最凄涼的莫過于愛倫(愛德華.諾頓飾),我并不認為最終他的另一人格所說的“一直都是喬伊,從來沒有愛倫”是說明他并非精神分裂,這只是說明,在律師和醫(yī)生以及法庭一次一次的催逼下,最終,喬伊這個人格占領(lǐng)了他的全部,以前所存在的愛倫的人格徹底消失了。這是愛倫的悲哀,如果出生對于他是不幸的話,遇見表里不一的天主教主是他最大的不幸,在生活一次一次的逼迫下,弱小的愛倫消失了,轉(zhuǎn)而是一個暴力的無愛的喬伊,我想這在當時的電影中,也是對美國當時社會的一種批判,一種對人道主義的渴望。
另外悲哀的是律師馬丁,他曾說“我相信人性本善,所有罪惡的發(fā)生都有其原因”,這時我相信,馬丁是有他的責任感的,而當電影結(jié)溫,馬丁若有所思的走出法院,我想他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被戲弄了,愛倫并沒有戲弄他,人性的確本善,而愛倫的罪惡,最終全部變成邪惡的人格
盛佳藍光標注。影片時長129分鐘,前120分鐘,看的很淡定,就是一個精明的律師殫精竭慮要幫一個被指控殺了大人物主教的窮小子免費辯護,其中夾雜了一些金錢和權(quán)力游戲。看過《致命ID》中可以分裂出10個人格的罪犯,對于艾倫分裂出的一個人格洛伊我是很輕而易舉的接受了,也并不為之驚訝,對于律師馬丁以此為其辯護最后無罪就醫(yī)我都覺得很自然。至此,我更多的不是在關(guān)心劇情了,我只能說我在欣賞俊男靚女了,實在是諾頓太帥了,艾倫模式下的微笑好治愈系??!
可是
根本不存在雙重人格,人格分裂之說,ED就是個年輕的聰明的變態(tài)殺人狂…
庭審結(jié)束后,男主律師去見羅伊,直呼他羅伊而,羅伊也并沒有表現(xiàn)出很驚訝,再把羅伊最后的話,換一種方式從律師嘴里講出來…然后再告訴他,雖然你會去治病,但是治療時間由醫(yī)院評估…羅伊表情發(fā)生變化,律師關(guān)門留下詭異的一笑結(jié)束…
這個片子放到現(xiàn)在看,有點兒一般,這種題材太多了,但是按96年的水準,已經(jīng)很牛逼了,如果重拍,感覺細節(jié)方面應該會處理的更牛逼…
我覺得艾倫是存在的,但他被占據(jù)身體的時間點,我認為不是最后那場庭審,而是在他被抓進監(jiān)獄后,即與馬丁第一次見面前,艾倫就因為害怕等原因“消失”了(洛伊也提過艾倫在案發(fā)時無助地乞求他幫忙)。
接下來就是升格為主人格的洛伊為了求生,偽裝成原主人格的“艾倫”,再借機演出“洛伊”的存在。這樣,“無辜的主人格艾倫”就可以脫罪,因為罪惡是“次人格洛伊”犯下的。但實際上,在馬丁初見他時,主人格就已經(jīng)是洛伊了。
理由:很多人討論到的洛伊不可能順從地讓主教玩弄這一點,我很認同。還有
一級恐懼:結(jié)尾才是點睛之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