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將穆桂英掛帥的大結(jié)局看完,雖然對苗圃飾演的穆桂英喜愛有加,卻也不能不說這電視劇實在是頭重腳輕還過于扯淡,然后聯(lián)想起今日廣電總局發(fā)的六部禁令,說是歷史劇不能戲說,頓時覺得楊家將不能拍了,據(jù)說不允許翻拍,可是歷史就那么多,不讓人拍那我們總不能編造歷史,況且穆桂英本身在歷史上就不留在。言歸正傳說這部電視劇,雖然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而我卻不得不說此部電視劇存在著諸多漏洞。雖然穆桂英本身個性鮮明,卻過于傲慢,朝堂之上不下跪,公然挑戰(zhàn)皇權(quán),實在是太現(xiàn)代主義了。再說這楊宗保就是一個小白臉,童心未泯的如何當?shù)闷疬@御遼先鋒,穆桂英三戲楊宗保,這每一次就看著很小資,每一次都不是什么攻打,根本就是談情說愛的。還有那佘老太君,每到關(guān)鍵時刻都故作鎮(zhèn)定,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問題,看著是個強勢的人,每次卻都那么令人莫名其妙,仗著自己有龍頭拐杖,公然抗旨的事情可是不少,例如這楊宗保抗旨拒婚,佘老太君卻糊涂的和眾人一起欺瞞八賢王和圣上,等到最終東窗事發(fā)的時候卻還義正言辭的請罪,然后朝堂上威脅圣上
當它娛樂你的時候,你說它不是正劇,不重史時;當它正經(jīng)八百演的時候,你有說它太死板,說教意味濃。這“人”就是難伺候。
楊家將,你去哪找正史去?穆桂英,去哪找正史去?當年楊家將的評書也就在茶館里說的,也就是為了娛樂一下,老百姓去茶館就是消遣休閑的,誰去那研究史實去?這部戲,也就是這樣,娛樂的,劇里的漏洞呀、雷人的地方是有,但是看著熱鬧,看著演員演得不錯,就行了,就值得看。
這部戲,拍的還行。苗圃演得西北女子,性格挺像的,斯琴高娃演得老到。前半部看著挺有意思的,后半部有點太想當然了,快超越我的認知承受了,當了陣前打仗,就根本沒那個財力拍了,就是糊弄人了。
不過,看著玩,放松心情的,還是可以看看。
第一次在電視上看老媽每天堅持看這明擺著無聊無趣無內(nèi)涵的雷劇很是鄙夷啊,笑話老人的欣賞水準吶。
劇情一看就巨雷,然后是苗圃,不小啦,真不太適合賣萌了的。
不看內(nèi)地劇很久啦,很久啦,很久啦。
但是,奇跡發(fā)生了!
十一期間無意中看到8套在播,正好是要和田壯士比武的那段啊,是各種的糾結(jié)啊,計策啦,碰到生死攸關(guān)的大事啦。芝麻大的事情急成魔啊!
可是,可是咋啦,我咋忽然覺得這2只出奇的恩愛呢,這2只看演員表沒法想象是一對的竟然恩愛啊,感動啊。
大齡剩女最缺的是啥啊,是嘛啊?
對啦,就是YY,就是自我的瑪麗蘇催眠。
所以,所以,我竟然手賤的上網(wǎng)把整部找出來加快看完了。
最后的最后,我只能說,我不是看劇情的,不是看抗遼的,不是看穆桂英這個巾幗女英雄的。
只是個對有著帥哥呵護的瑪麗蘇無限羨慕嫉妒恨的吃不著葡萄的酸客了!
羅晉撐了這部劇啊。
別笑我花癡腦殘沒見識,咱就是個看帥哥的!
把這當個偶像劇看看,還是不錯滴,比有些弱智偶像劇還更適合YY??!
楊家將的故事流傳已久,不僅僅因為楊家熱血男兒精忠報國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更因為那不容忽視的楊門女將而被人津津樂道,十二女將,巾幗不讓須眉,其中當以女帥穆桂英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正因如此,穆桂英掛帥東征的段子早已成為影視劇改編題材的香餑餑,近期在各大衛(wèi)視大結(jié)局謝幕的電視劇《穆桂英掛帥》就是最新版本。而且該劇劇情跌宕起伏,人物塑造令人眼前一亮,其中穆桂英的扮演者苗圃更是以精彩不俗的發(fā)揮博得眾人的眼球。
以往在各類影視劇中,穆桂英的形象往往是英氣而又專美,仿佛女武神上身,而這一形象恰是被觀眾最為熟知的形象,可稱先入為主,在苗圃版穆桂英身上,卻發(fā)生了些許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量的改觀,而是質(zhì)的飛躍。因為在苗圃所飾演的穆帥身上,觀眾第一次看到了一個野丫頭的成長過程,都在這39集故事中一點一點的發(fā)生著改變?;蛟S乍一看,觀眾會對這樣的穆桂英感覺不適應(yīng),但細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一版穆桂英身上,體現(xiàn)了身為一名女性身上固有的特質(zhì),包括她對愛情的追求,對家庭的信念,對事業(yè)的態(tài)度
【穆桂英掛帥】難得見到的一部好片,說不好的請問你們真的看懂了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