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喜歡這一部電影,感覺是一小顆埋在地下的光芒。
當普遍同志電影都極盡表現(xiàn)主角的自卑、社會的抗拒和兩者的矛盾衝突,《無》卻表現(xiàn)如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只是男女主角變成男男的。於我來說,這樣去演繹這樣的題材,是較容易接受。
敘述手法也特別,過去現(xiàn)在不斷穿插,開首片段看像賣弄取巧,原來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個畫面?;蛟S穿插得有追不上的時候,怪自己太慢是了。
拍攝也討好,若果把《無》一格格去看,會得出很多張好照片。
喜歡歸喜歡,不能因同志題材或藝術風格而忽略不太好的地方。
支撐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有點力薄,除了同是困於香港的異鄉(xiāng)同志人,我看不見兩位主角的愛情建基於哪裡,故事缺乏交代,除非想帶出同志的愛情都是easy come。(希望不是)
Pascal與Ueli的相同外表可以沒有原因,但不能沒有用意。Ueli除了讓ricky憶起故人,還有什麼作用?可以是聲線一樣的陳大文,又可以是Pascal一樣懂雜耍的黃小明,為何要是與Pascal外表一樣的Ueli?在沒有更多的情節(jié)延續(xù),感覺有點刻意突兀。
還有,於對同志沒有認知的人來看
當一個陰柔的香港仔遇到一個瑞士的流浪漢,這時風鈴便響起......
你還是流浪在自己的內(nèi)心無法找到自己的歸宿,生活猶如嬌柔的棉絮吸允著空氣中的水分,沉重中的難以自拔讓你的眼神越來越看不到前方,腳下的路走在自己的肩上,你能更感受到那陣陣的刺痛。
我在想一個故事是講給誰聽?今天和朋友聊了聊關于夢想的話題,很沉重的結尾。我想說的是我承認我是個違心的人,我不能尊崇自己內(nèi)心感受就像我不能只工作不拿錢一樣,但我真愛我的工作,喜歡自己從事的東西,但生活要我們把他們變得更加物質(zhì)化,我說我是有夢想的,她問我是什么,我說了,她問我有多遠,我說很遠,她問何時到達,我說回到的......
很牽強的回答,但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無聲風鈴》正如片名一樣安靜的片名安靜的陳述這個不安的世界。
我沒怎么看懂,只能說到著。
《無聲風鈴》其實片尾唱歌的小女孩只是欠了一個齊劉海。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