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Fanning真的是個很會演戲的小孩子.
多少年都難得一見的那種,也許頭頂上還有姐姐Dakota Fanning的光環(huán)遮蔽,但看完
Phoebe是一個患有OCD(強迫癥)的小姑娘,生來就是和別人不同的。不能控制的舉動傷害到自己,也讓她的父母老師頭疼不已,在人際交往中更是備受打擊、令人沮喪。幸好她找到了戲劇,象揣懷表的三月兔給她帶來一個幻想奇境一樣,她在其中找到的快樂。雖然她也因為害怕被戲劇社踢出去,而心事重重,舊病復發(fā),但最終她能向同學們開誠布公地解釋自己永遠無法治愈的疾病,讓自己真正意識到I am this person(我就是那種人),接著坦然地生活下去。
我的理解是這樣。
這樣的劇情似乎司空見慣,只是編劇的用心,小姑娘的表演,讓這個故事更多貼近我們人人都可能遇見的經歷。懵懂之初,弱小而無法掌控命運,于是寄希望于一些古怪的儀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也有很多神秘的禁忌。在我小學三年級左右,一直都不敢聽鄭智化的歌,隨便路上哪里聽到一句兩句,在學校里便要遭殃
小時候,覺得父親的單位大極了,怎么跑都跑不盡。長大后再去,也不過十分鐘就走到了頭。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離開了童年,再也無法進入神奇納尼亞,再也不相信愛麗絲曾掉進過兔子洞。所以,影片中菲利西蒂?哈夫曼扮演的母親雖然滿心地去照顧女兒,卻怎么也搞不明白在學校里扮演愛麗絲對女兒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她總要向人吐唾沫、反反復復數(shù)著步子跳臺階——無法進入孩子的內心,那么再強烈的愛也不過是夏季屋外的清風。影片把兒童的困境與父母的困境對應起來:一邊是在愛麗絲的奇境迷宮中茫然游走呼喊,另一邊則在現(xiàn)實世界中徒然瞪大眼睛,尋找著柴郡貓那無形的微笑……本片以一個七歲OCD(強迫癥)女孩的視角,既展現(xiàn)了孤獨封閉的童年世界,又涉及到了虛偽乏味的教育,以及想愛不會愛的父母家庭,主題略顯凌亂,但細節(jié)、情緒卻非常真摯沉郁。艾麗?范寧在影片中的表現(xiàn)相當出彩,雖然也是跟姐姐一樣的小大人路子,但遠不像達科塔的表演那樣表面化——對于如此黑暗沉重的內容來說,她做得已經足夠出色了。
沖著劇照里小姑娘可愛的臉,看了這個電影。
小孩子是否都有點兒強迫癥?
在我小時候,我也曾干過類似的事情。過橋的時候一定要先邁左腿,這樣下次考試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如果錯了,就不斷的走相同的那段路……
我曾以為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
他說,不是,只是神神叨叨的小孩。笑。所幸,有人依舊當我是小孩一般。不罵,不打,只是心疼。
回來說電影。
有些戛然而止的味道。這個故事似乎沒有開頭,又沒有結尾……
如果有空閑,可以看看。也許會想起你的童年。
說實話,我沒看出更深的意味來。僅此而已。
當你發(fā)現(xiàn)你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后,才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人。
不是每個小孩都得是聰明伶俐,聽話乖巧的。
不是每個男孩都想要扮演王子的角色。
請問,我有自由成長的權利嗎?
【菲比夢游奇境】我們是如此相像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