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破產姐妹之前,我已經很久沒看電視劇了。在看了破產姐妹之后,我又看了春草。鑒于兩部劇的風格迥異,怎么想都只能是鬼使神差了。
對于一個男主角不富不帥又不搞怪、女主角沒有服裝鞋帽首飾贊助,畫面偏向灰突突的這么一個電視劇,通常都是在換臺時充當一下路人甲。
特殊的情況就出現在陶虹和奚美娟飆戲的情況下??吹牡谝粋€場景是春草和媽媽在吵架,也不算是吵架,當時兩個人正在分賣貨賺回來的錢,也沒幾句話的事,但是兩個人中間就是有一種相互角力的氣場,你來我往這么幾下
想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臺詞。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fā)光,不是嗎?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會遂自己心愿。
春草和何水遠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謊言編織的牢籠。小時候的春草一心想要遠離家、遠離媽,想要找個有文化的人結婚。想著不是孟家灣的就好了,不想要媽找的對象。但是這一切都是春草心里的童話,后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扛過去,被何水遠坑害得慘不忍睹,好似這些才是生活本真的面目。 但看春草,讓我認識到幾件事。
1.要有底線。該斷則斷,不是離了人就不能活了
我覺得我很像春草,雖然我讀書比她多得多,但也是在農村,母親不支持我上學,我也是十歲上學的,我在學校的成績也一直是遙遙領先,上學的時候也是受母親的罵,看母親的臉色,但我還是堅持上完初中,當然也有老師去我家做過工作。按照我的想法是上高中,考大學,按照我的成績清華北大不敢說,再怎么著也得考個一類本科,可是家里供不起,只好上了個小中專。
現在也是自己做小生意,也有一個老師曾經幫助過我。
但我的感情經歷和她不一樣。是我主動放棄了不思進取的初戀情人,再次走上求學求職之路的。春草對感情態(tài)度見證了一個中女人的情感世界。
我很佩服春草,我覺女人就要自強。我的兄弟也是不怎么有出息,家里大事我主動承擔了,也有人不理解。我覺的做人是一份責任,既然有緣今生今世在一個家庭里,就要相互支持照顧。
我從小也是這樣不服輸,倔強,我的挫折也是屢屢不斷,但我相信,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不管遇到多少挫折,總得站起來!
我想還有很多70后類似春草的姐妹們,愿我們都堅強起來,美好的生活屬于我們!
隨便說兩句,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討論哈。
個人覺得該劇塑造春草這個人物的邏輯點建立在中國非常傳統,傳統到以至于幾乎滅絕了的價值觀——婦女從一而終,男人一妻多妾多婢,和現代價值觀——女性要獨立自強,這兩種完全不可能融合的價值觀之上的。但從一而終的古代婦女往往在物質上也是依附于男人的,而現代獨立的女性又是不可能接受男人幾次三番又出軌并吃軟飯。春草的形象兼容了兩種對立的價值觀并突破了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被突破的限制。個人認為編劇的創(chuàng)作至少有以下幾個目的。
塑造正面形象。藝術需要正面形象,而每一種價值觀所贊揚的人物都有其局限性。藝術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的根本所在就是藝術人物的夸張可以把現實中必須捆綁在一起的人物性格特點拆開,把現實中不可能兼容的人物性格和特點融合。春草從一而終卻在物質上不依賴男人。他物質上獨立卻縱容了男人出軌并吃軟飯。她的形象符合了兩種不同價值觀所認可的人物特點,其形象可被更廣闊的人群接受以至于接近神圣而完美的絕對正面。
更重要的,暗諷、或至少是折射當代女性婚戀觀的妄想性
這本書印證了兩句古話,一是:女人命苦是天生的,二是: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春草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證明,她出生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小小年紀的她不得不承擔起家族的重任,她也羨慕哥哥和弟弟可以上學,試圖突破這一重男輕女的常規(guī),在與母親的較量中,她還是輸了,十歲就開始在市場賣菜掙錢,還要負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如果說出生的貧窮注定了她苦命的開頭,那她還可以憑借自己的勤勞、聰明、能干、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說遇到何水遠這個好吃懶做的男人才是她命運真正的不幸,她執(zhí)著而又無私的奉獻著所有,他則貪婪而又自私的索取她的勞動成果,從開始的艱苦生活到做絲綢、被面發(fā)家,春草幸福的以為終于要過上好日子了,可何水遠卻賭掉了所有的家產,還欠下了一屁股債,私自離開,春草一個扛起了所有的重任,一邊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一邊打聽何水遠的下落,她給別人當保姆、做清潔工,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生活終于有一點起色的時候,何水遠終于出現了,可他的回來并沒有給春草的生活帶來希望,他又迷上了股票,帶走了所有的家底和別的女人私奔
《春草》不負責任的男人終究是禍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