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ream of love,not fondness.' 我夢想愛情,但不沉迷于此
和第一部相比總體來說有點失望了,30天內(nèi)訂婚并結婚這個劇情從男主一出場我仿佛就看到了結局,但是真的這電影顏值太高了無論是公主還是女王都夠我沉醉好久,最重要的是尼古拉斯的藍色眼睛,教公主射箭那一段真的曖昧至極,太迷人了,四星有一顆星是給他的。
原來《公主日記》有第二部,所以我今晚又看了。原本以為這部電影會講Mia和Michael最后走到一起的,偷看了結局之后我才知道原來不是的,她最后愛上的是另外一個人。
看來我對第一部的“有感而發(fā)”是錯的。不過說得也是,臺灣的偶像劇里面不都是這樣嗎?男二號總是那么深情,有些更是條件超級優(yōu)越的。他們在男一號對女一號置之不理或者女一號的閃光點并未被大多數(shù)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女一號,只有他們才是真正懂得女一號的好——但偏偏那些女人總是那么的愚蠢,那么固執(zhí),就是非男一號不可。當然,結局肯定是大家普遍認同的大團圓結局。但是,那真的是大團圓嗎?那些愛得比任何人都深的男二號呢?他們又何去何從呢?
也許某人說得對:"接受一個愛自己的人或者追求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其結果都是一樣得悲慘罷了."不過,雖然話說如此,但是我還是覺得愛情其實也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你可以愛上一個人,也可以放棄一個人。如果愿意,你完全可以用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來讓自己愛上一個人,或者是忘記一個人。
誰說沒有誰就活不了的?
所以這部電影是想告訴我們,只要我有萬人迷屬性,我隨便一演講,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
一其實蠻好看的,女主很漂亮,有點笨笨的不缺可愛。
emmm所以這就是女主在二還是笨笨的原因嘛?
“每個女孩都可以是公主”
這是我看過最多的推薦的話。
我以為是電影的主旋律,原來是女主得人心用的。
最最最無法讓人接受的是男女主的感情戲。
我雖然有未婚夫,但我們是家族聯(lián)姻,我們沒有感情,雖然我們一直在建立感情也沒有說什么結婚之后各玩各的這種話,但我就是可以和男主啵啵,在結婚前一晚和男主去溪邊睡覺。
開頭看這部電影時下了一跳,居然還有個中文名字叫“麻雀變鳳凰”。不過仔細想一下,雖然安妮海瑟薇盡力演繹一個平民公主的形象,但是還是掩蓋不了的一個事實——每個女孩都有麻雀變鳳凰的夢想。
這部影片給了女孩們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不知道這幻想是有益的激勵還是會后患無窮的欺騙。
為什么影片都要走這么一個套路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也是這樣的。但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的。我覺得電影也可以讓平民們繼續(xù)走自己平常的路,平凡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點可以搬到銀幕上。
Being married is about being yourself, only with someone else.
婚姻的前提是保持自我,而不是委曲求全~
安妮海瑟薇這大嘴美女還是一如既往的吸引我,那種美是那種傻傻的帶有靈氣的又很接地氣的美。有點茱莉亞羅伯茲的味道,不過茱莉亞羅伯茲已經(jīng)好久不拍片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徹底粉安妮了。
雖然整體沒有第一部好看,但是你長得美,你說了算~~
【公主日記2】經(jīng)典!童話照進現(xiàn)實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