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卡門》的時候經(jīng)常分不清究竟哪些是戲中戲,哪些是人物們真實的生活,后來才慢慢意識到這種“戲如人生”的觀念,恰恰就是影片刻意營造的氛圍。程蝶衣說,不瘋魔,不成活。我們分不清,戲中人自己也未必分得清。
入戲的人在舞臺上在熒幕里用的都是自己的真感情,來得太快,也消散得太快。總覺得演員是很危險的職業(yè),每個人的心臟都是有耐受度的,工作的時候體驗了那么多的大開大闔,不知道還能勻出多少情緒分給自己的真實生活。
誰都沒有想到,最后卡門又愛上了斗牛士,她說,我不愛你了,轉身就走
關于如何在電影中復活,復制,再現(xiàn)——隨你怎么說吧——戲劇舞臺,不長不短的電影史上有兩個經(jīng)典的教材,一個是火熱了許多年的臺灣導演賴聲川的電影版《暗戀桃花源》(1992),另一個就是西班牙導演卡盧索?紹拉(Carlos Saura)的《卡門》(Carmen)。
無論電影還要怎樣前進,戲中戲的魅力都不會過時。在電影中復活傳統(tǒng)的戲劇,很有點窺探“豪門八卦”的味道:當戲劇表演被框在一個更大的銀幕邊框中時,我們就會看到許多在戲院觀眾席的黃金位置上也看不到的角度
“放逐的最深處,靈魂里最后一個鮮血四濺的房間?!?br>弗拉門戈是流浪者的藝術,是被放逐的靈魂,血紅的,恍惚中又是黑色的。紹拉的《卡門》既不是梅里美的小說的搬演,更不是比才舞劇延續(xù),而是用弗拉門戈的華麗外衣包裹的,對“西班牙的異國情調”的深層結構的質疑。用雙重套層的戲中戲結構,連接影像空間和舞臺空間,用他者所賦予的文化性格(法國人創(chuàng)造的卡門等)來講述一個虛假迷幻的本土化故事。
“卡門”是西班牙文化的一種微妙異化,是民族文化的特征虛假,因此在紹拉的《卡門》中
我看完了一個純英文字幕的西班牙電影。沒有使用西班牙字幕,記得可愛的華仔點名的時候說過,學西班牙語沒前途,窮,我有很認真的聽老師講話。
次要原因是《卡門》太冷門,沒有中文字幕(微笑)。
故事很簡單,安東尼奧是一個舞劇導演。他在尋找他需要的舞臺劇《卡門》里的女主角卡門,眾里尋他千百度,未果,自然只有踏破鐵鞋才能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運氣。他在一個舞蹈班里遇到了遲到的卡門,恰好,她的本名就叫作卡門,真是戲劇性雙關,好像在說“我就是你的真命天女”。于是他被卡門的野性和自由氣息給吸引了,遂擇之。隨即很快愛上了這女娃,于是兩人纏綿。然后女娃的丈夫就出獄了,卡門對安東尼奧說“我只對你有感覺,我老公只是想要一筆錢”,安東尼奧從之。十分鐘不到后(電影時間),安東尼奧看到卡門在試衣間看到卡門和另一個男人偷情。安東尼奧大怒,讓他們滾,可卡門真正要走的時候他又說“我愛你,愛死你了,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然后兩人又相擁了。之后馬上轉到到了最后一場戲,在排練中,卡門又同另一個男人做出曖昧舉動
高能預警看完《卡門》之后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