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給大腿,一星獻歌聲。
大驢紙從來沒有看過這么‘單純’的片子。
令人深思也好,故作高深也罷,大熒幕上的故事在鏡頭之下、剪輯之外,總是帶著些許的神秘和所謂的內(nèi)涵。就算是千夫所指的國產(chǎn)電影中的反面教材《小時代》,也或多或少地在《時間煮雨》的歌聲中根據(jù)‘同學少年’的相聚與背離大做文章,強捏哀愁。然而這部《百老匯的旋律》,雖然戴上了‘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的桂冠,但卻出乎意料的單純,單純到使大驢紙認為,這樣單純的故事、單薄的人物沒必要用電影言語來講述。
但反過來想
6.2有點低了
畢竟是一個類型的最早一批,算是先行者
而且又是字幕卡還未完全消失的時期的有聲技術的實驗,在電影史上應該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后來中國一些概念先行扯淡的玩意都能上7分,這片子理想中至少得6.7左右吧
劇情確實硬傷,但還沒到特別不堪入目的程度,不過有點不符合女拳的政治正確倒是真的
這個片子里的確女性要么是男人唱歌的背景板,要么只是一個身體
(美國人對大腿的癡迷程度真是嚇人,有個鏡頭是漢克和那個兇悍的女演員打起來,一幫圍觀的湊上去
奎妮死也不肯和一個送自己鉆石手鐲 汽車 公寓的高富帥親近 卻肯和一個窮酸賣場的而且本該是自己姐夫的親熱 寫這故事的人腦子有智商沒有 就因為高富帥有錢所以不會對奎妮真心?那這賣唱的原來還是喜歡漢克的呢 這么快變心還會是好人? 這種爛片能得奧斯卡獎 說明當年美國人里裝的也不過是陀翔
百老匯旋律 The Broadway Melody (1929)—第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
之前看過挺多歌舞類的電影,所以對這類電影要求可能會比較高。百老匯旋律這部電影放到現(xiàn)在來看只能說是一般。但是放在80多年前,應該稱得上震撼之作吧。從第一屆的默片到第二屆的有聲電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
電影中的歌舞表演可圈可點。有些音樂,現(xiàn)在聽來都覺得非常不錯。開場不久后出現(xiàn)的踢踏舞,也讓人眼前一亮。雖然整體的編排還是欠佳,但對于老片,觀眾的寬容度自然會比較高。
劇情有點狗血,但還是被兩姐妹的深厚情誼感染到,最后漢克甚至把自己最愛的男人讓給了昆尼?,F(xiàn)在拍這種三角戀劇情,肯定會出現(xiàn)姐妹撕逼場景。只是結局還是太突然,昆尼就這樣和艾迪在一塊了,而漢克專注于事業(yè),到處奔波。盡管熱愛事業(yè),但其實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她渴望的,為了兩個她最愛的人,她做出了犧牲。
從電影中還可以看到,健身塑形在那個時代并不流行,女演員們的身材并不是很緊實,可以看到很多贅肉。
文章出自“TheySaid電影達人養(yǎng)成計劃”
無語到極致的歌舞片 第2屆奧斯卡《百老匯旋律》:是最爛奧斯卡最佳影片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