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尸人》The Cremator,1969. 捷克斯洛伐克
在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的軍隊進軍布拉格一年后, 尤拉伊·赫茲的怪誕故事中處處洋溢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和略帶黑色荒誕主義的幽默。魯?shù)婪颉せ粜了够≧udolf Hru?insky,1920-94,捷克演員)以一種極度令人不寒而栗的方式,飾演了卡雷爾·科普弗金格爾(Karel Kopfrkingl),這個角色是20世紀30年代布拉格的一位病態(tài)的和精于算計的火葬場經(jīng)理,他相信自己正在通過死亡拯救人類,并堅信死亡是人類苦難中唯一真正的解脫
影片開始于動物園,一閃而過的籠中之豹是卡爾和妻子初次相遇的的地點,這在影片中多次提及。老虎,蟒,犀牛,鱷魚,大象,猩猩,獅子,各種動物園里被囚禁的動物畫面于卡爾一家四口在動物園里游走觀賞的畫面交叉蒙太奇從一開始便展現(xiàn)了影片極具想象力和沖擊力的影像風(fēng)格,而這樣炫目的鏡頭語言和剪輯方式越往后越叫人嘆為觀止。通過在動物園故地重游時卡爾對妻子說的話,我們知道了他們結(jié)婚時妻子家人給的嫁妝給卡爾的生活以及工作上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妻子的母親和姑母也給卡爾提供了很多幫助
------
原諒我中二。
------
某種程度上,這可以說是一部講“凡人如何踐行‘成為神’這一譫妄”的電影。
火葬場長想拯救(焚燒)的是全人類,他并不把自己當做納粹幫兇,而是把自己當做神。在殺死自己的親人以及弒親未遂之后,他看見自己的分身喇嘛站在低處仰望他,并呼喚他成為神,這一方面暗指他成為神的野心,另一方面,對他而言殺死親人這件事由屠殺轉(zhuǎn)化成了殉道。還有一個細節(jié),在妻子的葬禮上,他做了一番演講,演講上十字形的麥克一直印在他臉上,這或許也可以當做一個宗教隱喻吧。
電影中還有一個反復(fù)出現(xiàn)數(shù)次的情節(jié),即男主強調(diào)沒有人能從火葬中活過來。這似乎是理所應(yīng)當、不言自明的,也因此讓人想到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然后復(fù)活的典故,那么男主強調(diào)“沒有人能從火葬中活過來”,便也包括上帝,即,上帝無法復(fù)活,而他自己——將成為新的神。死亡是絕對的力量,“唯一確定的事”,而這種力量掌握在他手里,反復(fù)把玩,越看越著迷。
但實際上,死亡并不掌握在他的手里。納粹選定受害者,而他最多也只是個幫兇,一個執(zhí)行者,一個……小人物
#捷克新浪潮# 尤拉伊赫茲的天才之作。揉和直觀的現(xiàn)實主義與幻想的超現(xiàn)實主義,呈現(xiàn)出先鋒驚人的政治演繹。影片的背景設(shè)置在臨近二戰(zhàn)的時刻,蘇臺德地區(qū)被德國侵占,扶持起大摩拉維亞和波西米亞保護國的傀儡政權(quán),但并沒有淪為抗德法西斯的陳詞濫調(diào),而是勇敢而細膩地剖露出一名焚尸場場長信奉納粹極端思想的心路歷程。開篇時于動物園場長與妻子偶遇,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快切制造高密度的隱喻蒙太奇,極端大特寫鏡頭使觀眾完全失去方向感,且是在無交代環(huán)境的全景鏡頭的情況下
除了死,人生沒有什么是確定的?!兄鹘桥_詞
我第一次知道捷克人有自己流的是日耳曼血液還是斯拉夫血液的矛盾,是在看了《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之后。不過《焚尸人》里的男主角其實不矛盾,他只是虛偽。什么樣的身份對他有利,就選什么樣的身份。為了驕傲的捷克身份他可以和朋友不歡而散,為了德意志身份他可以殺死自己的妻兒。
這樣的搖擺不定不是因為自己的愚鈍,不是因為被宣傳蠱惑,也不是為了什么崇高的東西,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欲望。這個人,徹頭徹尾地虛偽。他痛斥吸毒者,討厭懶惰的人,但是自己卻是個好色的下流之徒。他迷戀死亡。他總是用梳子梳死人或者將要死去的人的頭發(fā),在梳梳自己的頭發(fā)。實際上他和死人走得很近,沒什么區(qū)別。表面上看他喜歡西藏的佛的輪回的哲學(xué),實際上卻是想成為和活佛一樣站在別人生死之上的人。
后來的殺妻殺子,則完全是人性泯滅了。這里,男主角代表的就是納粹對人性的毀滅。男主角真正意識到自己和納粹的某種聯(lián)系,真正決心投靠到這一“偉大的事業(yè)”,大概是在納粹跑到火葬場抓人時朝他行納粹禮致意的時候吧。然后
“除了死亡,人生沒有什麼是確定的。”
死亡是人們諱莫如深的禁忌話題,他卻格外迷戀于死人身上的美麗祥和,飯桌上的話題無外乎死後火化是如何使得人類靈魂自由,如何減緩苦痛罪惡,又如何轉(zhuǎn)世新生的話題。他剛愎自用又耳軟心活,任由他人在自己心中構(gòu)建一套體系與理論,任由個人內(nèi)心的沖撞混亂屈服于蠱惑人心且麻木不仁的強大群體。他如無知無覺的草木般面對家人以愛為前提的貼順懵懂沒有任何的心慈手軟,一邊催眠自己如何體貼善待家人,一邊 親手將他們推入死亡的深淵
焚尸人##@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