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文里的“科幻”是一個很矛盾的名詞,“科”是實實在在的學說和技術,而“幻”代表著虛無縹緲的景象,單純的理解,“科幻”可以被解釋為“實實在在的虛無”,也就是說這個名詞的背后是一片空虛咯。
然而迄今為止我看到過的科幻作品,沒有一部能夠用“空虛”來描述,即便是故事無聊到看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的故事都能夠找到實實在在的支撐論據(jù),即便不是“硬”科幻,也要有不可辯駁的“硬”道理貫穿其中。
初中的時候?qū)W校每周都要組織大家上閱覽課,閱覽室很小,書不多也都很陳舊,但是每次上課時我都會早點沖進去,只是為了能夠搶到一本《科幻世界》。雖然現(xiàn)在大部分故事都已經(jīng)記不得了,但是他們對未來的描寫:或悲觀或烏托邦,都能在一瞬間給我造成巨大的沖擊,腦中形成的畫面往往可以持續(xù)數(shù)周。
在沒有經(jīng)歷那些畫面之前,我是個純粹的“唯科學教”教徒,對自然科學的正確性深信不疑,然而這種實中帶虛虛中有實的文學形式將我從迷信的深淵中拉了出來,將科學真正的客觀精神展示在我的面前,這著實是一種諷刺。說句題外話
星球大戰(zhàn)3:絕地歸來:The Road Not Taken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