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只要注意細節(jié),厘清時間線,看懂本片完全沒有問題,至于物理知識方面,比起諾蘭過往的作品,個人認為有點生硬植入,所以很多不懂物理的觀眾,一下子看《信條》被物理知識嚇懵逼了。千萬不要被影評人所說的物理高概念和復雜設定給唬住了,事實上你高考物理零分,看懂本片毫無障礙,歸根到底還是諾蘭擅長的嵌套式敘事,盜夢空間玩的是夢境嵌套,星際穿越玩的是多維空間嵌套,信條玩的是時間線的嵌套。
本文以下盡量不用物理知識解釋整個劇情:
以后用人物代稱代表劇中主要角色:
哈登——男主角無名
文/ evarnold 2020.9.12
這是對《信條》的第二篇影評,之所以還要寫,三個原因:
一是前一篇影評,幾乎一半的評論“你沒看懂”。我是天蝎座,想新開一個被人懟和懟人的地方。
二是我第一篇影評被頂?shù)搅藷嵩u第二位,但我自己也并不滿意,畢竟分成很多次更新,而且基本都是手機打出來的。
三是諾蘭的確對于我來說很重要,仍有很多話想說。
本文想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諾蘭電影的一貫主題是什么?
2.諾蘭是動作大師嗎?
3.實景拍攝、IMAX2D、膠片、音效式音樂、交叉剪輯到底加分多少?
在龐貝古城遺跡中,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著25字拉丁回文的石碑,并命名為了塞特方陣(Quadrato del Sator):
S A T O R
A R E P O
T E N E T
O P E R A
R O T A S
銘文的前后完美對應,順讀、反讀都能組成完整的句子,大意是敘說光陰的流逝,時間的輪回,而本片的標題“TENET”也正來源于此。
說它匠心獨運也好,說它故弄玄虛也罷,但我始終對回文情有獨鐘,更加上這是諾蘭大神執(zhí)導的作品,必然要用心欣賞,即使背上腦殘粉的帽子,我也在所不辭。
延續(xù)了諾蘭電影一貫的作風
【純私人觀影感受,如果覺得我說的是錯的,那就是錯的,不喜勿噴】
下午一個人去看了信條,很好看,設定節(jié)奏和感官刺激都不錯,唯一的問題是感覺沒講出什么有意思的內核?;貋矸捶磸蛷偷刈聊?,突然有點明白了。
這個故事本質上的關鍵詞有兩個:自由意志和平行世界
世界要毀滅了。人類分成了宿命派和平行派。
在平行派看來,過去的人類并不是未來人類的先祖,自由意志不會莫名消失,所以我們要回去,殺掉過去的人類,為未來的人類騰挪生存空間。
而在宿命派看來,你殺掉過去的人類,那么未來的人類就會消失
大家都是在講劇情和邏輯,那我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過度解讀”一下吧。
第一個知識點:“熵”。
“熵”這個概念很重要,本來對于大眾來說是很小眾的,但是被諾蘭推廣了以后,感覺已經變成了一個基礎概念。
簡單來說,“熵”就是事物的混亂程度。
我之前寫了很多生活中關于“熵”的文章,但是看了《信條》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還是諾蘭大大站得高看得遠。給諾蘭大大鞠躬。
我之前一直講的是,你生活中需要面對的事情越多,“熵”越高,你的人生就越混亂,就越難開心。所以要減少要做的事情,降低欲望
各大影評都在科普物理知識,文科生來談談關于信條這個詞的理解。
所以我們普通人的人生信條是什么呢?
看完《信條》,越來越覺得電影是諾蘭與神對話的工具。
“時間”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人類不可觸碰的真理,是神制定的我們每天生活必須遵守的規(guī)律,也是我們平凡普通人一輩子賴以生存的信條。無數(shù)科幻小說都在虛構人類企圖理解時間、改變時間的另一種可能。在這些小說里時間通常是神圣的,人類往往只會偶爾被神臨幸一次,突發(fā)奇想,有了靈感,造出時間機器,從而有了穿越時空、扭曲時間的機會。
信條:希米什·帕特爾領銜,本憨憨的劇情梳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