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種假設(shè)性的思考作為開頭其實是在我的預(yù)料之外的。可是最近我卻越發(fā)覺得我沒有辦法擺脫這樣一種思考,尤其當(dāng)看完電影“遺愿清單”之后。兩個罹患癌癥的老人在得知自己還有不多時日之后,開始了完成遺愿清單之旅,其實就是一張寫著任務(wù)的黃色紙張。他們攜手開始環(huán)游世界,去最想去的地方,比如珠穆朗瑪峰;做最想做的活動,比如“跳傘”;完成最開心的行為,比如“笑到流眼淚”… 他們一個是聲名顯赫的億萬富翁,一個是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機械修理工。死神將他們緊緊拴在一起開始了最后的旅程。影片敘述了兩個人的在得知將死時的心理活動。我注意到了這么幾個細(xì)節(jié),他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想到的是自己最想做的事,以及選擇說出最真實的感受,我記得有這樣一個片段:愛德華和他得助手的一段對話,他問:你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嗎?。他的助手回答:不喜歡。。此時的二人是坦誠不公的。但如果愛德華依然健康,我想同樣的問題將面臨欺騙式的答案。 為什么人在知曉死亡的時候才能回歸自己,真實地面對自己,真實地面對別人呢? 反過來我問自己
你的遺愿清單是什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