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淺析之一:“美國夢”的激情史詩
文/1度
楔子
初讀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已是三年前的事,這本近500頁(譯林出版社1995年版,周漢林 譯)的原著小說在腦中殘留的點滴印象經(jīng)過一千多個日夜的打磨到現(xiàn)在僅僅只需用“浪漫主義的心靈史詩”來概括。之后,先后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時間才陸續(xù)看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所謂的經(jīng)典:電影版的《教父》三部曲。
——在這里,之所以用“所謂的經(jīng)典”大概是為了熨貼地形容當初囫圇吞棗的觀影感受——不可否認也無需否認——第一次看《教父Ⅰ》并沒有帶給我過多的感觸:175分鐘的片子,雖然相對小說不能說冗長,但對于一部電影確實是太長了;另外,出場人物繁雜(據(jù)說本片出場人物達200余人)且易變(一不小心就掛掉了,然后又來一個人頂替);敘事方式也不見得取巧,全片以快節(jié)奏的“交代敘事法(為交代而交代)”處理眾多原著中有詳細背景的事件;這樣一部影片
【Al pacino《教父I》十大經(jīng)典場景】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