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感覺主角們的形象和中國人(或者說中國臺灣人)的差別非常大,表達(dá)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東亞形象。介紹說夫妻那一代是臺灣移民過來的,我感覺夫妻那一代更像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華人。
不過,這部劇多少也能反映出美國人心目中的美國華人形象。也是值得看的。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
那是后來,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現(xiàn)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羅大佑《家》
一
我前一份工作的主管曾經(jīng)帶自己孩子到辦公室待過一個下午。
小娃才四歲,有點怕生,對著電腦看了會兒《哥斯拉》,就嚷著要找爸爸。坐旁邊的同事為了安撫他,主動找他嘮嗑:“哎,你說是哥斯拉厲害,還是你爸厲害?”
小朋友想了想,回答說:“我覺得我媽比較厲害?!?br>看美劇《初來乍到》時,我想起這段對話。因為在孩子們心目中
第1集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美式幽默、文化差異、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可能因為是2015年的電視劇描述1995年的故事,整個畫風(fēng)都有點 old school,但是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圖個樂子來看喜劇片但也能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1??小胖是真的很酷,11歲的他受嘻哈音樂和idol B.I.G.的影響,總是有一些酷拽發(fā)言
2??中國家庭來到了奧蘭多的白人社區(qū),小胖Eddie在學(xué)校與黑人和白人同學(xué)相處,很多情節(jié)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種族歧視的話題,現(xiàn)在看到有關(guān)“歧視”的內(nèi)容,真的很無語但更多卻也是無奈
飾演中國移民的演員其實都是本土生長的亞裔美國人,這個移民故事仍然沒有當(dāng)下時代的典型性和獨特性,并且有肥皂劇的嫌疑。很多視角呈現(xiàn)出的觀點和看法,仍然有白人看待在美國追求美國夢的黃種人的刻板印象。雖然它是改編自亞裔美國人自身的回憶錄敘述,只能算是拍給美國人自己看的輕松喜劇?,F(xiàn)在很多留學(xué)生在海外留學(xué)并定居的生活故事其實更值得關(guān)注,回溯到以前,近代的留學(xué)熱潮,或許可以寫一個時光交錯并富有時代感又是個體性命運的故事。但現(xiàn)在最喜歡的這方面電影是婁燁的《花》
中西文化碰撞、熊孩子視角、90年代懷舊風(fēng)(第4集聽到那個撥號上網(wǎng)的嘟嘟聲而會心一笑的應(yīng)該不只我一個吧),為本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難得的是梗都很原創(chuàng)新穎不俗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編劇Eddie Huang有親身經(jīng)歷切身感受吧(也確實,靠一大幫“局外人”編劇圍坐一起的臆想真的是很容易就陷入那些常見的stereoptype梗里去了)。到此我才真正理解那句美劇常見金句:It's funny cuz it's true.
素材是中西交融式的,展現(xiàn)方式卻是美劇主流的——畫面和畫外音設(shè)定讓我想起The Middle,三個熊兒子設(shè)定讓我想起Malcolm in the Middle(特別是小兒子,簡直和頭2季奶聲奶氣的小大人Dewey神似)。這也是這部片子不僅是停留在美國華人邊緣化的自我欣賞,而是得到美國觀眾普遍認(rèn)可(在以家庭式喜劇見長的ABC播出,且收視不錯基本鎖定第二季)的原因吧。
選角很成功。小主角、媽媽、兩個弟弟都是亮點。
雖然這部劇2015年就上映了,但它真正廣為人知確實從2020年開始的??赡苁且驗橐咔榈年P(guān)系,今年的電視劇市場春歇無限期延長,劇慌+抖音上幾個視頻號都莫名其妙開始瘋狂推這部劇的片段,讓我產(chǎn)生了對這部劇的好奇。在人人上找來看了一下,嗯,確實跟那些妖艷賤貨完全不同。
歐美的影視市場里,很少有這樣完完全全以華裔為主角的作品,更何況還是這樣可以基本做到尊重事實,尊重中華文化,不至于陰著小心眼的勁兒用刻板印象黑華人的劇。劇里的演員都選用了在美國本土長大的ABC,因此中文確實生硬的像是谷歌翻譯
“初來乍到 第一季”2015佳片有約,初來乍到第一季第1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