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ter原本是個唯唯諾諾平庸懦弱的中年人,習慣了被自己的妻子嘲諷,年近四十還會被自己的高中同學欺負,直到他在急診室遇到那位殺手,他的人生就此改變。殺手喚醒了他的內心惡魔。
看前幾集,一直有種煩躁感,Lester明明知道Molly懷疑他調查他,他卻只是一味的回避,毫無應對措施,似乎又回到以前那種無主見不知所措的迷茫狀態(tài)。Chaz對自己的哥哥忍無可忍,在醫(yī)院里再一次對他抱怨,說他是個大負擔,跟身邊人格格不入,似乎少了一根筋不能感知別人的情緒。看劇的我,突然理解了這個角色
6月下旬揭曉的“美國電視評論家選擇獎”結果中,最新劇集《冰血暴》獲得了最佳迷你劇獎。與電影搭上關系的劇集常會被拿來和原作比較,更何況這劇的源頭、1996年的電影《冰血暴》曾獲得奧斯卡、戛納多項大獎,至今仍被譽為科恩兄弟的犯罪片杰作。電視劇集在與電影的較量中不落下風,能成功獨立出來受到評論界和觀眾的肯定,或許正是因為編劇諾亞?霍利所總結的——“這是一部沒有科恩兄弟參與的科恩作品”。
這10集迷你劇與電影《冰血暴》有這類似的人物框架和藝術風格,但仔細看又與電影有著很大不同,也完全沒有把一部電影抻長的感覺,而是有著精致的架構,讓觀眾的情感隨著故事的展開逐漸升溫。這也是電視劇的優(yōu)勢所在,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對人物產生感情,在乎他們做些什么。而這部劇的厲害之處還遠不止于此,其在塑造人物時于無形中實現(xiàn)的視角變換,平添了觀劇時收獲的愉悅與啟迪。
劇集中最突出的人物當屬保險業(yè)務員萊斯特了。這人平庸到窩囊的程度,整日被妻子數(shù)落,還在大街上被少年時的同窗赫斯拳腳相加。萊斯特偶遇殺手馬爾沃,表達了對赫斯的憤恨
我不是一個典型的laster,但在群體中處于弱勢(年紀小、社會經驗不足、專業(yè)知識匱乏、職位低等)時的經歷,讓我更能理解這個人物,依然保有善良單純的人,或者是有人耗費了人力物力,或者就是追求安逸平凡,總之他們沒有或不必走上競技場。
現(xiàn)實社會就是競技場,沒有被喚醒前,laster是想攀巖但找不到合適抓手在地面團團轉的極差天賦的普通人,凡人都希望自己錢權名起碼得其一,誰讓我們既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獄而在人間呢,天賦也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關鍵點在于方法“模仿成功人士”
冰血暴》中,由奧斯卡得主比利-鮑伯-松頓(Billy Bob Thornton)飾演的冷血殺手洛恩(Lorne)是一個操控人心的高手,他因為有任務在身來到明尼蘇達州的貝米吉。馬汀-弗里曼(Martin Freeman)飾演的屌絲男萊斯特(Lester)是貝米吉的一個保險銷售員,他的事業(yè)一直沒有什么成就,老婆很看不起他。萊斯特在公司外偶遇中學時期一直欺負他的同學赫斯(Hess)以及他的兩個兒子,赫斯當著自己兒子的面不停嘲諷萊斯特,最終還導致萊斯特撞在墻上撞傷了鼻骨。萊斯特到醫(yī)院看鼻子,遇到了洛恩,在洛恩的蠱惑下
很黑色的感覺,最終超牛逼的殺手居然被那么個怯懦的郵差干掉,實在令人不甘心。也許科恩兄弟想傳遞給我們的就是這么個神奇的理念,人生兜兜轉轉,一生風光的大佬最終也許栽在不文一鳴的小弟手里,或者是他最不屑的傻老婆,人生不是電影,不會按照符合邏輯的劇本來演,它會在你沒有想到的地方偷偷潛伏著,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偷襲,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有的死里逃生,重新開始,冥冥之中的導演手段高超,從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想順利的度過一生,有時需要的也許只是一點點運氣而已。
跟著好評如潮而來,看完之后,雖然沒有驚艷的感覺,但還是能感受到導演深厚的功力,只是不能用語言恰當?shù)拿鑼懗鰜怼?
此劇我最欣賞的一點就是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故事的功底,雖然情節(jié)大多數(shù)不夠緊張緊湊,但還是有吸引眼球的能力。劇中主要人物刻畫還是比較到位,即使是真實的故事,里面也充滿了一些巧合,比如數(shù)次與殺人兇手擦肩而過。
有矮化警察的嫌疑,這么明顯的漏洞(錘子上沒有弟弟切斯的指紋呀),警察局長不至于這么個水平。超市老板的那一段沒有太看懂,還存在疑惑。
本劇中的各類殺手是經典
“冰血暴 第一季”2014年度佳片,并不是真實的故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