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在中國觀眾里一直很高的市場,但看多了,模式也就逐漸清楚了,無非就是反復燒腦,反復虐心,把小小的細節(jié)無限擴大,再反復穿插在被切斷的時間線里,每個角色都是欲言又止。但為什么幾乎一半的美劇到后段都爛尾,因為始終沒有強大的故事支撐,光靠刻畫人物,賣弄技巧是不行。電影電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模式和套路,所以每當有導演去突破了,他就一舉成名,但也帶來了新的模式。以色列也是中東民族,我以前也看過一些伊朗電影,他們真的是靠故事去感人,不是靠技巧,我想這也是中東電影界的特色吧
為了湊字數(shù),這里總結了一些反映伊朗歷史文化的影片:
《德黑蘭禁忌》
《我在伊朗長大》
《國土安全》
《逃離德黑蘭》
《失落的海峽》
《讓風帶著我起飛》
《生生長流》
《一次別離》
《橄欖樹下的情人》
《烏龜也會飛》
歡迎大家來補充!
。。。。。。。。。。。。。。。。。。。。。。。。。。。。。。。。。。。。。。。。。。。。。。。。。。。。。。。。。。。。。。。。。。。。。。。。。。。。。。。。。。。。。。。。。。
因為有可能招不回來了,直接干掉為自己工作多年的特工。。這特么也太狠了,我覺得這是在黑摩薩德吧,現(xiàn)實中不太可能。那人也只是在猶豫,沒必要直接干掉吧,我覺得這人有血有肉,不應該這么掛了,我不知道后面怎么編下去,字數(shù)實在不夠,我郁悶。為什么可以這么狠。我還差多少字啊。。。
一開始還挺像樣的,行動安排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但后面就開始崩壞了……。
首先,這是破壞行動,破壞了防空系統(tǒng)后就空襲了,肯定是魚死網(wǎng)破的結局,最后階段完全沒有低調的必要了。然而,電力公司外面負責保護接應的人,連拖個十分鐘都做不到,比如上去和收垃圾的講,紙箱我要用,在等車來拉,給點好處打發(fā)了;實在不行拿槍干掉也能拖個十幾分鐘吧?
其次,女主該撤離時不撤離,自陷險境;逃跑了,卻不設法和接應的人會合,跑去找姨媽,有這么坑人的嗎?
當然編劇是想借此走入德黑蘭,呈現(xiàn)出德黑蘭的方方面面
【德黑蘭 第一季】從第七集開始劇情就慢慢變得狗血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