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改成這個模樣…
金庸原版小說矛盾集中在胡與苗的對決與恩怨
通過來回閃回填補線索信息
我看的時候竟然有種美劇24小時的感覺,就是不同的人在同一個故事里,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通過每個人的角度來不斷讓一個拼圖完整豐富,這種探秘的感覺是比純粹的打斗、特效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而這劇明顯將主要內(nèi)容集中在別的地方,改成了另一個故事
但就論故事來說,金老的劇本明顯更加高明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真沒想到,金老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及深刻
感恩
有八惡人的影子,劇情有懸念,風格很強,動作戲雖然慢動作比較多但是很酷很有型,完成度比較高,路陽的電影水平在青年一代導演當中算是一流的,如果電影尺度再放開點可能更好看,場景做到寫實一點,干干凈凈的就沒味道了,八惡人的戲可以豐富一點,各自鮮明的個性展現(xiàn)出來就很完美了,片長不算很長,可圈可點
“寒風蕭蕭,飛雪飄零,長路漫漫,踏歌而行……”正在街巷間玩耍的我們,聽到耳畔響起這首歌曲的時候,都興沖沖地往鄰居家跑,擠在別人家的房間里,想要一睹大俠胡一刀和苗人鳳的英姿颯爽。
三十多年前的那個寒假,電視劇版的《雪山飛狐》正式播出。胡一刀、苗人鳳、田歸農(nóng)以及胡斐、苗若蘭等人的名字,舉村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人們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年月里,任何一部電視劇的熱播,都能夠引起全村男女老少的關(guān)注。
閑暇之余,對于電視劇情節(jié)的討論
當年金庸先生寫《雪山飛狐》的時候,花費了不少精力打造,正面敘述的情節(jié)只發(fā)生于一日之內(nèi),故事背景卻橫跨百余年,通過不同人物的角度和敘述構(gòu)成完整人物和情節(jié),這種處理之下,整體結(jié)構(gòu)異常緊湊多變,成品就是一部文藝青年典型的炫技型小說,很難在“忠實原著”的要求下影像化。所以,之前的各種改編的影視版本中,大多會與《飛狐外傳》合并起來。
而這一版本的改編,除了借用的雪山的場景、寶藏的迷題以及數(shù)個人物姓名及關(guān)系,基本上已以脫離了原著的情節(jié)和主題。
脫離原著而論,電影還是算得上不錯了
金庸如果愛護自己的角色,他會掀開棺材板,對導演和編劇說:
“咱們聊聊?你這腦洞不錯,可你自己改個名字行不行?你這哪里是改編?您這是同名!換個名字,您就是原創(chuàng)了,何必花那個冤枉錢買俺的版權(quán)呢?”
對于一個武俠原著粉而言,這部電影堪稱災難,原因有二:
一、拋棄武俠內(nèi)核,只余故事線。
武俠是什么?引用某娘上面的一段描述,
“武俠文化以各式俠客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術(shù)技巧為特點,刻畫宣揚俠客精神?!?br>重點是俠客、武術(shù)技巧以及俠客精神。
1、什么樣的俠客?
胡一刀:耿直
【雪山飛狐之塞北寶藏】請不要把武俠拍成玄幻啊喂!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