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d York的《In The Deep》一響起,心里莫名的滋味就翻涌開來。
鏡頭一一劃過在這個城市里時時刻刻上演著悲喜劇的各種膚色的人的臉。
那個本性善良的年輕警察在荒野上燒掉了他剛因沖動犯下的罪證;
而他曾經(jīng)看不慣有種族歧視心理的搭檔此時正與年邁患病的父親相擁哭泣;
那個地區(qū)檢察官將她那多疑的妻子換過N次鎖的房門鎖好,
而就是被他妻子歧視的那個西班牙修鎖匠此時正趴在窗棱上眺望遠處的街燈,
身后,是他那剛經(jīng)歷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槍擊事件”的熟睡的妻女。
黑人導演獨自開車在郊外,天上飄起了小雪,他接到家里妻子打來的電話,說,I love you ;
黑人偵探獨自站在弟弟出事的地點,彎腰撿起半埋在土里的一個小玩意,那是令弟弟喪命的東西;
另一個黑人偷車賊將一車亞裔偷渡勞工送到China Town,
灰頭土臉迷惘無知的他們會不會又成為下一個影視作品的主角...
沉重的音樂漸漸退去,換成Stereophonics的《Maybe Tomorrow》,
一輛車急停在鏡頭前,后面的車跟著就追尾,兩輛車主跳下車來爭吵。
鏡頭旋轉(zhuǎn)著上升
Paul Haggis其志不在小,《Crash撞車》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從檢察官、警察、導演到拉美裔的鎖匠、賣槍械的、無業(yè)閑蕩的“黑鬼”、倒賣黑車兼販賣人口的……,幾乎想把“一個社會”都濃縮進來。這樣夠了嗎?不,前面還得加上“種族”,有黑人、拉美裔的、剛來自伊朗的、中國的、黑人,甚至旁及他們的親屬他才滿意。
他試圖層層刻畫洛杉磯這個移民大熔爐人際間的種種因果,仿如一個巨大的環(huán),每個人都嵌在里面,他們努力地卻也不由自主陷入種種的矛盾糾葛中,他們是別人的因,也是別人的果。
里面又有多少種因果呢?真讓人興嘆。剛從伊朗來的老頭去買槍防身,賣槍支的白人聽到中東口音就非常厭惡和不耐煩(他以為他們都是阿拉伯人,都是“911”一類讓人嫌惡的人?。?,幾句話不合,就讓人把他趕走。急躁郁悶的老頭開了間雜貨店店門關不上找人來修鎖,鎖匠其實是個溫和的人,他說“鎖換了門還是關不上要找人來修門”,老頭以為又是一個惡意來欺詐他的“美國人”……更不幸地是隔了一兩天雜貨店被搶了里面的東西蕩然無存……老頭氣急敗壞要“報仇”
Crash
買了許久沒有看的碟片,終于在這個陽光到處散落的下午翻了出來。
故事開頭,撞車了,黑人警察在車里對她墨西哥裔女搭檔兼情人說:你知道嗎,那是一種接觸的感覺。人與人,走在路上,彼此擦肩而過。而在洛杉磯,只有冰冷的玻璃窗,高樓,人們只有靠撞車,獲得那樣一種接觸的感覺……
緊接著,故事忽地倒述著鋪陳開來,人物一個一個接踵而至,檢察官夫婦、黑人小混混、鎖匠、波斯人一家、年輕的白人警察、黑人導演夫婦……看得人眼花繚亂。慢慢故事才開始脈絡清晰。
一直覺得自己是種族歧視受害者的小混混搶走了檢察官夫婦的車,檢察官夫人受驚之余找鎖匠來換鎖,在這之后,鎖匠也替波斯人一家換鎖。白人警察奉命查車,正好將自己受到的黑人女醫(yī)生的氣撒在了黑人導演夫婦上。另外一個黑人警察奉命查一起槍殺案,卻發(fā)現(xiàn)案中有案,因為他的弟弟,他不得不放棄他查到的真相,而他的弟弟,正式黑人混混其一。
故事很錯綜復雜,人物也是錯綜復雜,不同種族的人在洛杉磯這個大都市里,心里都種滿了歧視和被歧視的困惑
我們相撞,是因為我們不再相遇。
洛杉磯,天使失落之地,人們忙碌地穿梭其中,空靈的目光望向遠方,身軀卷縮在汽車鐵殼里,小心翼翼避免著任何觸碰。不經(jīng)意間,前面的世界突然停下了,一個人一輛車霎時閃入了眼中,人們本能地躲避,卻來不及卻步或踩下剎車,無可避免撞在了一起……
相撞時無時無刻不再發(fā)生,卻無人能夠預言,它總是隱藏在無聊生活的暗流之下,在下一個拐彎處突然現(xiàn)出它的面目,一瞬間世界突然向我們奔涌過來,讓我們方寸大亂,語言和思考都失去了位置,只有被阻礙被拒絕甚至是本身的疼痛清晰地在真實的雕像上鑿下了刻痕,提醒著自己鮮活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反應:茫然、驚詫、恐懼、憤怒……我們開始不知所措,開始左右四顧、開始祈求上天,開始破口大罵,開始設計報復,我們從無聊中解放了出來,生命的激情重又找到了發(fā)泄口,向奔涌而來的世界奔涌而去。
可是,在奔涌中釋放的是在無意義中積蓄的能量,流動的往往卻是無數(shù)被欺壓和凌辱的人的淚水。當生命的激情化作驅(qū)使他人的意志之時,悲劇便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
◆影評 & 幕后◆
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影片越來越牽動著觀眾的心:簡在驚恐之余莫名的向無辜的墨西哥修鎖匠歇斯底里地吼叫;安東尼開著搶來的車,向同伴痛斥那些白人們的種族主義……特別是丹尼爾的小女兒,摟著受委屈的爸爸的脖子嫩聲說道:“爸爸不要擔心,我會保護你的?!蹦乔榫霸谛闹芯镁貌荒芡鼌s,真是讓人無奈而又心痛不已。
有關種族以及人際交往的問題,現(xiàn)在仍然是爭論頗多。哈吉斯利用電影語言,向人們揭示了這種糟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由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遭受到挫折、痛苦和傷害之后,往往會變得沖動、偏執(zhí)甚至也會惡毒。人們會將這種積郁在心中的壓力釋放到另一個可能是毫無關系的“弱者”,而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之所以選擇洛杉磯作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正是由于洛杉磯的城市特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更容易引發(fā)新的沖突。時至今日,種族問題仍然在困擾著這個城市中的居民。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圍,導演哈吉斯將鏡頭中的洛杉磯處理得象一座人間地獄。不過,在影片的結(jié)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當中
我們都是一條鎖鏈上的小圓扣:看《撞車》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