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洛杉磯看完點映。忍不住給電影五星好評。甘草披薩是什么意思呢,甘草指的是甘草糖,一種苦味和甜味混合,透著一股草藥味的軟糖。愛吃甘草糖的人愛不釋手,不愛吃的人比如我就一口吐掉。說回甘草比薩,其實是一個俚語,指代黑膠唱片。黑膠唱片在當今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收藏品,但是在電影發(fā)生的七十年代,那時所有的音樂都是刻在油亮的,圓圓的像是披薩大小的黑膠唱片上。
托馬斯安德斯那,就這!??!但是有一點我必須說,作為一個美術。畫面絕對的,從構圖到配色,都是十分的考究,并且能塑造出年代感。絕對棒棒的。整個電影貌似一場懷舊時裝秀。各種搭配,各種構圖。心思都花在這些事上了。以至于我這個美術人忘記了其他的不足。就比如這樣丑的女主。然后她跟一個胖小伙來回的撩騷找事,構成了整個電影。但是即便是瓊瑤狗血劇又或者韓國無限流,總還要講究個養(yǎng)眼吧。這樣的女主就給你活活的懟臉上拍,這是大師怕我看不清老年斑嗎?畫面這么靚麗,人物這么挫
故事的主線,大概就是一位小屁孩遇到了一見鐘情,然而倆人之間的戀情,由于年齡問題,總是磕磕絆絆,最終修成正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女主一開始對于小屁孩的追求,內心是拒絕的。
然而,生活艱難,女主被困在自己的生活里,而小屁孩其實資源還挺豐富,半推半就之下,倆人總是不可避免的有了交集。
小屁孩雖然事業(yè)有成,但男女方面的事兒,其實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要不然,這一臉的青春疙瘩豆早就有了宣泄的場所。
所以,當女主面對來自職場的“毒舌”時,并沒有表示出太多的驚訝。
畢竟
也許這算是某種對《花村》的溫柔變奏(看《木蘭花》的時候,我們除了D.F.華萊士之外,想到的無疑就是羅伯特·奧特曼):不過在這里一切都變成了一種文體(應該說語體?)混合中的游戲,一種運動/消遣(sport),一種音樂。作為游戲,這部電影比《好萊塢往事》更為流暢完美,并且優(yōu)雅地飽含某些既卡拉克斯式又福特式的真情實感——順便說,這也是同樣在意畫面和節(jié)奏的維斯 · 安德森近年來逐漸完全失掉(雖然本來也沒有多少)的東西
不是很明白為什么影片要叫《甘草披薩》,一部反反復復經(jīng)歷無數(shù)人最終還是你的姐弟戀。
感覺二人的宗旨就是:我要在被玩之前先把對方玩了;我被玩了所以我要玩回去??赡苁悄信鏖L相實在沒長在我的點上,代入感也沒有那么強。兩個人也都是在被外界負面影響后才發(fā)現(xiàn)對方才是真愛,有點太過簡化這種情感了。
影片雖然以大團圓結尾了,但我看到的卻是沒有結果的未來,兩個人能不能靠一時的沖動再次突破那么多觀念性格以至于年齡的不一致一直像這樣好著呢?影片并沒有給出答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還是要看影評啊 每次看影評就感嘆為什么自己是如此的腦袋空空 還是要多讀書 在看這種大師作品之前還是要做點功課 至少了解了解的導演背景和基本風格 坦白說 看的時候略微沉悶 有些不知所云和不明就里 可能文化背景差異過大 對于50年多年之前的大洋彼岸的美國發(fā)生的故事我實在是所知甚少 很難將整部電影中所發(fā)生的一件件小事與大時代的背景故事相一一對應 自然很難得到完整充沛的觀影體驗 第一遍看完只覺得有些青澀的姐弟戀 背后竟藏了如此多東西 像厚厚的冰山一樣 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甘草披薩”意外驚喜的劇情片 也許愛情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樣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