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出的時候有一波人在吹,隔了這么久才補。感想是大多數(shù)國產(chǎn)動畫電影就是靠吹出來的。制作還是相當(dāng)粗糙感,要說亮點在配音和臺本,但是臺詞量和風(fēng)格又明顯不太適用于真正小孩子,包括那個抄襲和槍手的主題。但是最后的結(jié)局處理又是一切都淹沒在愛與和平的魔力光波下了,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組樂隊上電視,假裝無事發(fā)生過(或者一笑泯恩仇唉隨便吧)。這個面向群體就有種定位左右搖擺的感覺,想做成人向又不敢徹底,想做兒童向又放不下文人尊嚴(yán)。
和7歲侄子一起看,兩人還是笑得很開心的
小時候看的最多的電影之一是《音樂之聲》。那部影片的故事很精彩,音樂更是好聽,但幼小的我一直不理解這作品的片名:音樂的“聲”是什么?這“聲”和電影劇情的關(guān)系又是什么?后來隨著我長大,我慢慢理解了這“聲”的含義:年輕美麗的瑪利亞用音樂融化了上校一家人冰冷的心靈,上校用音樂向家人和國家呼喚了愛,最后全家人將音樂用作了抵抗納粹的武器。音樂的“聲”是指音樂的力量,是發(fā)自于人的內(nèi)心的一種強大的能量。
看《搖滾藏獒》,“音樂之聲”這四個字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搖滾藏獒11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