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臺詞平淡,劇情也缺乏波折,可《葉問》一樣可以看得我們血脈賁張、甚至熱淚盈眶。為何?因為導演的小手恰如其分地撫摸到了我們的G點——民族主義(或者說愛國主義,二者在某個經(jīng)緯度,很默契地重合了)。
《葉問》的前半段也精彩,片首與泰山堂的廖師傅一戰(zhàn)自是兵不血刃,小高潮出現(xiàn)在葉問與山東大漢金山找一役,北方拳的剛猛與南方拳的機巧碰撞到一起,擦出炫目的火花,可謂精彩紛呈。
可影片真正進入足以影響觀眾情緒的狀態(tài),是在日軍入侵之后。在那之前
看完《葉問》后,我終于痛下決心,為甄子丹加了一條標簽。
香港功夫電影的第三代巨星終于誕生。第一代,當然是李小龍的真功夫時代,早成絕唱。第二代是成龍、李連杰、洪金寶的花拳繡腿時代,本來甄子丹和他們其實同處一個時代,可惜命途頗為不濟,沒有打出自己的招牌,等眾星逐漸歇菜后才嶄露頭角。第三代是百花蕭條后甄子丹一枝獨秀的“甄功夫”時代。三代巨星,香港動作片由實入虛,又由虛返實,畫下一個微妙的圓。
葉問:火爆的歷史片 當畢生愛好成為一種謀生手段?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