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駛向日出的小船,連同一個人生走到盡頭,《浮城》輕輕響起,大亨的故事隨母親離世戛然而止……
一座城,一個人,浮浮沉沉,說是一個水上窮人家孩子掙扎成功的故事實質(zhì)上也在說一塊殖民地香港人的無力感。總感覺這部電影似乎想要對所有生活在當下的人尤其是大陸人真誠表達東方之珠一個多少被人誤會的過去,曾幾何時大陸人和香港人互掐互罵,英文說的比中文好的香港人免不了詬罵,沒有過去的國家就沒有將來,都歷經(jīng)幾多風雨,如果理解彼此的過去一定會寬容所有的現(xiàn)在。香港的繁華有其偶然和必然的歷史因素,和男主人翁一樣,無非是“洋雜”,沒有鞋子的人,上岸只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活著,誰又懂得生于斯養(yǎng)于斯大海才是真正的母親,小人物和大時代,放在哪里都是一種心理沖擊,布華泉浮沉中遇到的尷尬也是香港的尷尬,和兄弟姐妹長的不一樣又不能問為什么,殖民地的香港市民沒人可以解釋他們的國籍國度歸屬,活著,他們的背景很大,世界卻很小,小到只有家庭,責任很重,重到整個家庭扛在身上,當然了,除了家庭
通過布華泉一家的遭遇,折射了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香港社會,中國人低人一等,洋人各種特權,出了交通事故,警察也不追究洋人責任??吹娜送π乃岬摹?br> 一直很羨慕海上的生活,夢想著能當個漁民就好了,哈哈哈哈。看到疍家人以海為家,捕魚的艱辛,才知道他們的夢想是上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誰也不要羨慕誰
劉心悠真的很絕,太美了,就是戲份有點少,加點就好了。
時隔許久,無意中又溫故了這部電影,雖是第二次看,但其中感人至深的親情與愛情流露的畫面還是不乏動人之處,每每擊中我的內(nèi)心,觸動著我的淚點,有好幾次我都強忍著,眼淚幾乎就快要奪眶而出。短短的一百分鐘,卻給了我太多太多對人生的思考。一個人的出身并不代表了你的未來,你的命運,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也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和決定它;對于逐漸遠離那個年代的我們,生活在如此平靜的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什么也失去了什么,我覺得是失去前進的動力和面對困難時勇于克服困難的斗志,這特別值得現(xiàn)在的年輕一代深思,年輕的一代,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決定著祖國的命運,如何成為一個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我們應該有所作為,這是一個永遠值得我們思考,永遠不會被淘汰的問題。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懂得更多生存與做人的道理,只有在無情的暴風雨中磨練出自己的斗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也只有在正確的環(huán)境中和正確的輿論引導下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樹立正確的、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樣的生活
很多年前,曾在海南坐跨海索道去南灣猴島,半空中俯瞰大海,岸邊的漁船連成一大片,蔚為壯觀。同行導游說,那是疍家人,生在海上長在海上,從不上岸。
回來時特意去看了,疍家人在船與船的縫隙間拉起漁網(wǎng),做的是海鮮生意,隨便點了魚蝦蟹,買單時將近兩千。
彼時船上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念書識字,除了沒有電,一艘船就是一個家庭,疍家人業(yè)已開始隨波逐流。沒有什么傳統(tǒng)不能顛覆,正如沒有什么文明不能被同化,人始終是被命運推著向前走。
不過有一點,疍家人真的非常不喜歡穿鞋。仔細看,電影中的疍家人
1、發(fā)妻價值觀的成長跟不上屌絲逆襲的速度,最后出現(xiàn)價值觀的錯位。《浮城大亨》最能說明這個問題,首先,男人屌絲逆襲的過程是價值觀成長的過程,當男人成功后,發(fā)妻常常跟不上男人的價值觀的成,電影里發(fā)妻參加名流晚宴,發(fā)現(xiàn)那是自己完全無法融入的世界,盡管自己身著珠寶名牌,曾經(jīng)收剩飯菜的自己完全無法融入滿口英語的太太圈,但自己男人是如此的融入,這時才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2、發(fā)妻是成功男人屌絲恥辱經(jīng)歷的見證者。
更重要的一點,發(fā)妻是成功男人恥辱的見證者,男人最大的恥辱莫過于貧窮,而發(fā)妻卻是這種恥辱的見證者,每天面對發(fā)妻變回回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屌絲歲月,是恥辱的提醒,因為見證,所以男人無法在發(fā)妻面前簡歷高大上的光輝形象獲得發(fā)妻的崇拜與認可。
3、成功的男人需要一件名牌(蘿莉),來維護自己自卑的虛榮心。
屌絲逆襲的人總有揮之不去的自卑心,他的愛情和婚姻需要的不是交流,而是通過蘿莉的崇拜獲得虛榮心的滿足,通過對蘿莉美貌與青春的占有,增加自己的光輝與襯托自己牛X。
怎么破?
首先,提升自己
不得不說去影院之前,對這部電影還是懷著期待的??从捌榻B,一個人從20歲到60歲的奮斗史,哇很長的時間跨度啊,又看見到后面郭富城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畫老妝,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電視劇《康熙大帝》,陳寶國也是從青年到老年的完美呈現(xiàn)。
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距離預期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布華泉自然是影片的主角和線索,然而影片對布華泉的表現(xiàn)卻始終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入到人物的靈魂中去。雖然從頭到尾夾雜著第一人稱的畫外音,然而這種直抒胸臆的手法因缺少了影片內(nèi)容的支撐,而顯得生硬突兀。這種敘述的語調(diào)與布華泉這個形象的刻畫都過于“不動聲色”,我們只能從比如“擁有的時候,為什么不珍惜呢”(泉父死的時候)“只要能給家里幫上忙,就不辛苦”(打幾份工拼命掙錢的時候)這種直接表達的語言里,感覺到一點對人物感情的描寫。但畫外音究竟只是電影表現(xiàn)手段中的配角,影像與演員的表演才是重頭,而在這兩方面,布華泉的形象始終是木訥、平板的。好像他對人世間、對周遭蕓蕓眾生都隔著一層,從不曾真誠投入一樣
浮城大亨:港片的勵志總是從沒有鞋開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