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曾在《AV》一片中詳解了眾男在XX時會不禁萌生的n個念頭,相信這應該全是某個男人的真實生活寫照。彭SIR,這個常常拿暴力和性開溫情玩笑的;這個快要步入40高齡,卻依然奢侈地使用La mer的;這個熱衷於糾錯和吵架,愛看A片的,這卻同時又是個活躍的冷作家。
當近幾年的港片快要吞噬我10年來對於港片復興的所有奢望,這個男人適時地出現(xiàn)了。全然又不是巧合,《買兇拍人》的一鳴驚人讓彭SIR順理成章成為一顆閃耀在獅子山上空的救世星。問過一些香港朋友對於彭SIR的看法,大概他們的好感會始於《伊莎貝拉》拿到柏林音樂銀熊獎那年。彭SIR電影中的配樂往往拉動的不只是劇情,充當?shù)囊膊粌H是線索和調(diào)味工具,其與鏡頭渾然天成的交合才是亮點。處女作《買兇拍人》中的兩個殺手為了抽取殺人過程中“獵物”逃跑時的緊張感和戲劇的張力,將DV機綁於“獵物”身上,“獵物”奔跑時的喘息和當時的配樂就堪稱完美地契合:很明顯是將張達明和葛明輝走音卻不走心的自唱作為背景音樂。接下來,將《志明與春嬌》中的三級談話抽離,剩下的只是中年楊千嬅的紅發(fā)
你很多時候都不明白,爲什麼人越長大,越急於突破。
你越來越害怕等待,或是無目的的漫遊閒話,焦躁和無安全感使你連等待一輛遲來的公車都感到無力。好像若是能預見未來如何,有好的結(jié)局便會從一開始就死死抓住,反之則不願浪費任何一秒,好像這就是你嚮往已久的人生捷徑一般。
你匆匆又忙忙,所有的事情要不是一早就變成定數(shù),你便坐立難安。Waiting hours簡直變成一個讖語,你用盡氣力避免其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里。
你覺得你的面前總是有一根黃色的一米線,只要能超過一點點即便是極小的一步,你就好似占到了極大的便宜。你回頭望望那些乖乖站在線后等待的人,只覺得他們是不懂得timing的傻瓜。你只想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若有似無是一種折磨,真正握在手裡才是你想要的。
在過去的那些年里,你也確實總是這樣對待迎面而來的機遇和愛戀,魯莽而急切,好像跨出那一步,捅破那一層,就是莫大的勝利。
直到余文樂在冒白煙的馬桶邊問楊千嬅,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我的,楊回憶起愛情旅館那一晚一句相擁時的“我們又不趕時間”。
本來想用「乖乖女」的第一場影院三級片作為標題,但發(fā)現(xiàn)這個標題有兩個失實之處:第一、我不算太乖,第二,《志明與春嬌》不算太三級……
小成本、小市民、小事件
《志明與春嬌》算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小成本電影:香港全面禁煙大背景下,楊千嬅飾演的化妝妹和余文樂飾演的廣告男相識于的吸煙區(qū),在一周的時間內(nèi)展開了一段「姐弟戀」的愛情故事……沒人脫衣服、脫褲子,這是一部純粹由「港式」黃笑話編織成的喜劇愛情三級片。劇情安排上依稀可以看到500 days with Summer的影子,充滿了戀愛中的小細節(jié),但語言卻是十足十廣東粗口。
港式廣東話
看這部電影是練習「港式廣東話」聽力的絕佳材料,估計連很多以粵語為母語的廣東人都未必完全明白內(nèi)容。隨機抽了5分鐘的樣本,統(tǒng)計了裏面的罵人次數(shù),包括「癡線、我頂你、蠢……」等較「文雅」的在內(nèi),總共有15句罵人語;最恐怖的一分鐘,余文樂說了7次「癡線」……(我承認,有些還是我沒聽過的@@)順便提提想學港式廣東話的同學,千萬別看TVB古裝片(包括民國片、60年代片)——現(xiàn)實生活中,沒人這麼說話的
有時候喜歡一個人很簡單,也許只是在深夜的便利店遇見一個醉酒的人,你說不出他哪里特別,但他對于你來說就是特別的。
喜歡一個人,就是明明自己有哮喘,不可以抽煙,卻還要假裝學著抽煙,每天穿過兩個街口去你工作間隙抽煙的樓下等你,只為與你搭上幾句話。
喜歡一個人,就是明明不會吸煙,還要裝作很有煙齡的樣子,不經(jīng)意的拿你喜歡的香煙牌子在你眼前晃來晃去,后來你真的有注意到自己。
喜歡一個人,就是很簡單的,很簡單的想和你在一起。明明知道丟掉一段舊的的關系再去適應一段新的關系不是不艱難的,但對你卻充滿了耐心與期待。
喜歡一個人,就是不舍得再浪費一分一秒,浪費在相互的猶豫、質(zhì)疑、試探、反反復復的論證上。我已經(jīng)比你早老了四歲,不想再跟時間賭氣了。
喜歡一個人,就是看到年輕英俊的警官同你搭話,心里還是會像第一次戀愛那樣偷偷吃醋。
喜歡一個人,就是時刻在想,你是不是像我喜歡你一樣喜歡我呢?如果我先說出口,感情會不會撲空呢?也不是沒煩惱的。
喜歡一個人,就只是喜歡而已,連同你那孩子氣的一面
有幸看試影場,志明(余文樂)與春嬌(楊千嬅)拍三級片,場外有些不夠十八歲的小粉絲被電影院職員查身份證,不能進場,甚為難過。
場內(nèi),兩小時笑聲不停。
故事一開始,因為禁煙,辦公室員工衝到辦公樓下圍著垃圾筒抽煙「打邊爐」、蛇王(開小差)、打牙骹(吹牛)、媾女(泡妞)、媾仔(泡仔),變成另類社交場合。
對白與其說是編劇寫,更像演員自發(fā)。難得說仆街、屌你、呃尻我、做乜(門能,注:門字中間加能字),不會像別的「三級片」造作,演員不臉紅,語氣不刻意,志明像是演余文樂,春嬌像是演楊千嬅。每個表情,每個情節(jié),都讓觀眾滿足像狗仔隊心態(tài)去看別人的八卦事蹟。
他說笑,她附和,不知道香港以外的朋友在這部電影當中能找到多少共鳴;但對香港人,這電影寫出多少特區(qū)的人生百態(tài)。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香港生活片。
這只是讓一大部份香港人找到共鳴的電影。
志明與春嬌認識了七天,然后雙方終于確認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然后故事知趣地結(jié)束了。
七天,上帝用來創(chuàng)造整個世界,而我用來愛上你。
圣經(jīng)說,陽光底下無新事。所以愛情不會是日劇韓劇里面那么浪漫的事,不是充斥了要么英雄救美,要么帥哥劈腿的美國大片,也不是別人開著機車搭著你去看日出日暮或者某一天眼前忽然飄出一百多個愛心形狀的氣球或者一見鐘情便愛的要死要活。愛情只是你給她發(fā)短信時還得認真認真思考該怎么發(fā)討對方歡心,是你陪她看了場電影然后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錢找來出租車送她回家,是兩個人相處相處著忽然你就莫名其妙偷偷在夜里想她。 愛情本來就在平平淡淡中突然擦出的火花,彭導才會不遺余力地放那么多發(fā)短信的情節(jié),那么多粗言穢語,那么多我們平時不在意卻不經(jīng)意寫滿很多感動的對白。因為那才是這平凡都市里癡男怨女該有的本來面目。
張志明在床上抱著春嬌說“有些事不用一晚做完的,我們又不趕時間。”春嬌聽了這句話很感動,在這一刻徹底放下了對志明的戒備。我們帶著面具在世界活著很累,所以我們平庸的智商搞不清楚你是真正愛我
【志明與春嬌】到底什么才叫三觀正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