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與舊電鋼》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業(yè)電影,它是紀實性質的文藝片,反應了蘇北徐州兩個音樂人的人生際遇。
影片的主人公張鵬程,紅白喜事的節(jié)目司儀,一個人能撐起一個場子。影片讓我們看到了蘇北農(nóng)村節(jié)目的風貌,有點庸俗,但很真實。
張鵬程唱歌起來有唱片機時代中歌星的影子,《一剪梅》唱的非常好。
他曾在北京地道賣唱,后因食不裹腹放棄了夢想,回到家鄉(xiāng)徐州,靠路邊演出謀生。
另一位主人公張宜蘇,是徐譽滕的老師,也是眾多流行音樂制作人的老師。徐譽滕就是那個唱《等一分鐘》,《天使的翅膀》
關于音樂的電影 我略微看過一些
尋找小糖人/海盜電臺/金屬精神/弗蘭克
(嗯,這是知曉的全部家當)
都曾讓我熱淚盈眶
如果你想知道臺灣音樂歷史的發(fā)展
最近的四十年制作相當精良
對于音樂,我還是有一種天生的親近
畢竟懷揣著一個音樂人的夢想
通過劇情大概知道這電影什么樣子
追烏云洗澡·原創(chuàng)音樂劇
在我看來,這兩人還真是有點意思
雖然自己活得似乎窮苦不堪
當著司儀住在破舊的老樓
但生活同樣也是很快樂
雖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出名
唱不出遠方/姑娘/生活的詞語
但是對于所愛的音樂依舊熱情
導演邵攀在紀錄片《自行車與舊電鋼》中,圍繞兩個“落魄”卻“快樂”的音樂人,撕開生活包裹的外衣,記錄純粹感性在物質世界橫沖直撞的歡騰聲。
有些人,追著烏云洗澡
撰文 / 沙丘 編輯 / 洪雨晗
本文首發(fā)于騰訊新聞谷雨計劃
如果/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那么/我的工作就是
不做我不愿做的事情
這/不是同一回事
但/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尼基·喬萬里《雨天的棉花糖》
張鵬程和張宜蘇是徐州音樂圈里標桿式的人物。他們不僅有異于常人的音樂天賦,而且有同樣異于常人的生活方式。
1月27日下午2:00在上海大光明還有一波點映!
大家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購買。
可能是年前最后一次觀影機會了,大光明地點好,票價不貴,歡迎來啊~
《自行車與舊電鋼》成片5年后,歷經(jīng)坎坷,終于要通過「大象點映」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我作為大象點映發(fā)起人,邀你一起把這部影片帶到我們的城市。目前已經(jīng)報名9人,集滿60人就可以放映了,未達人數(shù)會全額退款,這很有可能是春節(jié)前最后一次點映了,1月27日周日下午14:00在上海大光明影院,期待你的到來哦!
大家可以掃描圖片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自行車與舊電鋼”從“噫嘻”談起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