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點奇特的紀錄片。
它講述了一個森林的毀滅,毀滅后的復原。
需要無數(shù)個人類的一生,一生,又一生。
而人類毀掉一個森林所需要的時間,未免又有些太過快了。
人站在樹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確實過于讓人頭暈目眩。從目眩中抬起頭,重新看向窗外的樹木,實在過于驚奇。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紀錄片,雖然它的動畫制作著實有些童真,但想一想,這其實挺有意思的。
全片唯一的人物,講述者,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畫板。
他注視著森林,用盡了人類的一生,畫板上呈現(xiàn)了一生的森林。
今天特意湊時間來看《從前有座森林》,感覺很久沒有沉下心去看一部片子了,一個多小時沒有倍速,沒有吃東西,沒有去看手機,更沒有講話,就安靜的坐在書桌前,認真的看原始森林里樹的另類生存。
為什么說是另類呢?
在影片開頭就提了一嘴,大概意思是樹是靜止的、無法移動的。打個比方說,人類的競爭就比較好理解了,金錢,權(quán)利,教育,土地,地位,學識,這種競爭是運動的、爭搶的、活躍的……
而樹的競爭,因為不能動,樹就像套了個緊箍咒,只能在限定的圈子里活動,樹跟樹的競爭是向上、向下
這么多年,我在森林中
花了身為人一生的時間
用樹的時間觀去思考,讓我頭暈目眩
當你能活這么久時,世界是怎樣的
我研究了許久 我學習了很多
但我僅僅觸碰到這些世界的謎團的大門
在這里,我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創(chuàng)造 生命的狂想
我欣賞著這超越了我理解的雄偉壯麗
我無法接受這樣美麗的世界消失
我的故事到此為止
我聽見了原始民族在叢林下漸漸消失的低語
帶著人類來自森林的記憶一同消失
曾經(jīng) 我們都與樹木平靜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的祖先像尊重神明一樣尊重它們
一座森林的演進史,就是一部社會發(fā)展史。
樹木向下爭奪水分、向上爭奪陽光。
因為資源總量是有限的,彼之所得即是我之所失。
一旦在自然資源競爭中落敗,那樹木就會逐漸枯萎,繼而死亡。
森林的演進,照見了社會的演進進程。
植物所能獲取的生存空間,尤其是發(fā)展機遇,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分波段存在的。
森林中的大型機遇期一共有三波:
第一波機遇:災難之后
競爭策略:快狠準
對于森林而言, 常見的災難是森林大火,或者是砍伐。
非人為的毀滅性因素是森林火災。
人為的毀滅性因素是砍伐。
偷幾句文案:
1.要成為一棵樹,必須是傾斜和平衡的大師。
2.花在必要的時候,是要為果子讓路的。樹從來不承載沒用之物。
3.時間對樹來說,是如此不同。動物的生命對它們來說,太短暫了。
4.動物掌控了空間,植物掌控了時間。
樹是最好的旅行家,它們借著這世間一切的力量旅行,水為舟,鳥為箏,獸為車,風為翼,它們的足跡踏遍每一片大地。
6.巨樹的死亡,是森林成熟的最佳信號。
大樹回歸地面,森林重新洗牌,倒下的身形表明了它曾有多么大的重量,它也為數(shù)個世紀未曾見到一縷陽光的林下空間
《從前有座森林》暴贊紀錄片片 論卷王的養(yǎng)成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