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劇《廣場上的燈光》里,一位中年女性忽然在一通與丈夫的長途電話里聽到了冬天的來臨。她把這種感受唱作Dividing Day。在這分水嶺的一天后,長久婚姻中的愛意已徹底無處可尋,全都湮沒在了人一天天的衰老之中了。
今年最為成熟而內(nèi)省的電影《45周年》的女主角凱特正是有了這樣的感受。45年幸福而滿足的婚姻生活之后,她忽然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察覺到了丈夫前女友的鬼影。這個女人的尸首在遺忘的冰川里被人發(fā)現(xiàn),于是過往的鬼魂忽然就襲進(jìn)了她與丈夫共同的家,把持住了丈夫,并在丈夫的幻燈片里挑戰(zhàn)式地向她微笑,徑直把這45年的時光彎成了個問號。
一個人真的會為那么久以前的事情心神不定嗎,況且還是為了一個在他們認(rèn)識之前的女人?這看上去荒謬的事情事實上卻真實的無以復(fù)加。最為有趣的是,她自己也清楚地知道這事情的荒謬,理智明白無誤地給出了這一回答??伤琅f無法釋懷,這便是問題的所在。
影片以一個簡單的時間概念為題,但這正是電影里最復(fù)雜難解、又最無處不在的謎。這么多的日日夜夜對他和她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她這一方面
-That’s why these things are important.
-What, to make our husbands cry?
-Not just husbands, all men. It’s always then that break first. Shally’s wedding, Charley’s christening. We hold it together cos we already know how important these things are.
-Geoff is not much of a crier.
-I bet he cried at your wedding.
-I don’t remember.
-I think they just see the world different from us. If it’s some twist of evolution that needs men to be obsessed by their obituaries, their legacies. Then maybe it’s ours to nudge them into realizing what’s really important, before they kill themselves, you know, with the disappointment.
上一次看導(dǎo)演安德魯?shù)碾娪斑€是《周末時光》,同樣的緩慢敘事,在幾乎完全二人對話的鏡頭前構(gòu)建了專屬維度,在暗流洶涌的情愫波濤中掙扎出幾日的清明?!?5周年》里延續(xù)了這種類似大米的醇香氣味,必不可少的親切感和賴以生存的舒適陪伴,然而暗線卻是類似于《藍(lán)色情人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將最難以言說的委屈和無奈于歡呼熱鬧中迸發(fā),那只終于抽回的手和那副迎合眾樂的身軀恐怕這次交點過后,不得不漸行漸遠(yuǎn)。
片頭出現(xiàn)的農(nóng)場在之后的數(shù)個鏡頭前出現(xiàn)無不薄云蓋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try writing something after watching a film.
During the time I was watching it, visons of Manchester by the Sea just kept flashing by. I do believe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in common between the two films.
As Kate's life goes on, I feel myself drowning in a mood of sorrow. After 45 years, still, Geoff thinks about her, the one he missed. It is just unfair. I can see the heart break-or, I see Kate's heart broke.
原載公號”文慧園路三號“
在小說原著中,夫妻二人的實際年紀(jì)要比電影中大一些,90歲左右,年輕時代在二戰(zhàn)時期。導(dǎo)演在電影中把他們變得年輕了一點,70歲左右,把年輕時代放在了60年代。以此帶來的對二人時代背景、階級代表和文化背景的指涉在影片文本中發(fā)生的意義變化使得影片的立場更為微妙。
稿子寫完后和caesarphoenīx師兄探討了一下,覺得45周年這個片子更好了,在寫稿的時候我也沒有考慮到更多時代和階級背景指向的問題,找時間要重看一下。至于這方面的分析,我對歷史和文化背景并沒有那么了解,期待懂的人來寫一寫吧。
--------------我是原文分割線-------------------------
豆瓣有個小組叫前任去死團(tuán),惡意滿滿。但有時候真的是前任死了也沒用,比如在今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拿下了柏林最佳男主女主,還提名了金熊的影片《45周年》里,前任的影子也還是陰魂不散。
但是《45周年》里的男主人公在結(jié)婚紀(jì)念日前想前任還真的沒有什么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感情脆弱,婚姻虛妄,真愛搖擺。
于生理,他并未出軌;于道德
幾年前,辦公室里的幾個同事不知為何聊起了什么是愛。當(dāng)時,有人在單身,有人在戀愛,還有兩個已婚男。記得特別清楚,兩個已婚人士對愛的理解截然不同:一個是,愛是在你七老八十頭腦昏聵的時候,躺在搖椅上依然會懷念的人;另外一個是,愛是陪在你身邊一直到老的伴侶。
看完《45周年》,回想起這兩種答案,再比較二人的婚姻生活,發(fā)現(xiàn)對愛的理解和態(tài)度精準(zhǔn)映照其間。前者對妻子雖然有求必應(yīng)、無微不至,對家庭盡職盡責(zé),但疏離感似乎一直存在。而后者,與妻子是時而爭吵時而膩歪卻親密無間的歡喜冤家。
哪一種態(tài)度好呢?沒有答案,就如愛情與婚姻本身,對每個人都是如飲水般冷暖自知。
回到電影,《45周年》是一部看起來簡單平淡,看完后驚心動魄的片子。從結(jié)構(gòu)上來講,極為精致和考究,可以劃分為四部分:收到來信,懸念起→回顧往昔,解謎→真相呈現(xiàn),見謎底→45周年,情緒延宕。鏡頭中的所有細(xì)節(jié)都是對稱性的,通過一幀又一幀畫面的對比,講述一個女人發(fā)現(xiàn)婚姻真相后的震驚和崩潰。
如果沒有那封來信,男女主角的生活大概會延續(xù)以往的波瀾不驚,一直到死
40周年的時候你生病,45周年那我只好甩手不干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