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呀》用片中的話來說,就是太戲劇化,賺足了大家的眼淚。
李好是個沈夢君式的人物,年輕時霸氣蠻橫,年老時粗野無理,但是臉蛋好看,青澀秀氣,神似大S;小年,粉雕玉琢的人兒,懂事,乖巧,一面看不慣母親的潑皮耍賴,一面期望永遠(yuǎn)牽著她的手。雖然姨媽待小年視如己出,但他終歸還是外人。在他一次次地聽到汽笛聲飛奔而去扒欄桿時,他的內(nèi)心是苦澀的吧——“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br>每每失望,小年終歸忘記了母親的樣子,習(xí)慣了姨媽的親情,再相聚時,已是陌人。母子之間的感情淺薄至此
哭成狗了,情緒被鮑老師的顰笑嗔怒憂悲恐全程帶著走,一邊抹眼淚一邊感慨鮑老師的皮膚好好啊,帶金項(xiàng)鏈好好看。
跟不上小夫妻的情緒。
衛(wèi)詩雅好好看,顏值無死角又彪悍的美女。
電影插曲里有一首粵語老歌超級喜歡,很帶情緒,別的插曲好像都是國語歌,感覺有點(diǎn)跳情緒。
電影里的色調(diào)也是很合情緒,悲切的場景里連主角的衣著都是跟墻紙一樣的暗色調(diào)。
港片果然還是粵語版的聽得舒服,情緒表達(dá)更容易感知到。
電影里很多構(gòu)圖感覺似曾相識。
三星給鮑老師和那首粵語老歌。
昨晚看了《尋夢環(huán)游記》,今天在家看了粵語版的《我的媽呀》,前者的歡笑多一些,后者的感情沉甸甸,對于我這種人,淚點(diǎn)更多。
從小到大,我總以為我是理解父母的,我是個好兒子,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經(jīng)歷的事情越多,才越明白做父母的不容易,而我為父母做的是何其少。
劇中,兒子阿年為了母親而扮作道士,兒媳操作觀世音菩薩,再到為了母親的愿望而唱歌,等等,雖然來的太遲了,但終究是來了。
小時候,媽媽為阿年剪腳趾甲,媽媽老了,阿年才第一次為媽媽剪指甲。
女兒都這么大了
人生和生人的意義,大概是世間最難琢磨的兩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媽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少,對媽媽的耐心也越來越少。很多時候內(nèi)心糾結(jié)而又矛盾,有時候覺得很愛媽媽,有時候又覺得媽媽是個偏心的人。感覺童年很缺愛,求而不得,心里會十分荒涼。今年自己剛做了媽媽,希望自己是個好媽媽,能夠陪伴兒子長大,希望他是個活潑樂觀的孩子,希望時間慢慢走,讓媽媽陪我的時間長一些,也讓我陪兒子的時間長一些。
年輕時候的女主很漂亮,有點(diǎn)鄧麗君的甜美~~演技也很自然。說到影片,感觸很多,大部分人總因?yàn)槊ぷ髻嶅X養(yǎng)家之類的事情而很少陪伴家人,溝通也少,但是兩者只能擇其一嗎?我現(xiàn)在還不大,比較偏理想化,但如果真的是這樣,找個特定時間,適當(dāng)陪伴家人也是可以的吧。
我不喜歡影片后半部分,其一是因?yàn)槔夏甑呐魃裆襁哆叮瑐€人因素,演員還是很喜歡的,還有就是很不喜歡男主的態(tài)度,也許是因?yàn)橹挥挟?dāng)事人才更能體會那樣的感覺吧。所以,溝通真的很重要,母親可以因?yàn)楹⒆痈赣H欠債不得不獨(dú)自打工還債
《我的媽呀》暴贊劇情片 平淡的愛,不容忽視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