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糲的鏡頭,濃厚的市井味兒夾雜著導演對于女性的關懷。出租車的穿梭在九十年代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鏡頭掃過街頭時髦的廣告,各種名牌商鋪以及燈紅酒綠的夜店;拂過一座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樓,一直伴隨著的畫內(nèi)音,廣播廣告(瘦身變美廣告,護膚廣告,艾滋病防御,金錢與地位的美國大亨廣播……),出租車公司股份制,各種社會的轉型,時代的變遷讓北京這個大都市跟隨時代與資本越來越物質化,現(xiàn)代化,人也一樣,感情、婚姻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變成一種快消品,出租車司機混跡在各種小妹身邊
作為“北京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夏日暖洋洋》真正完成了一個大城市的影像建構。就這部電影本身而言,影像、色彩、運動方式,以及聲音(尤其是背景音樂)的豐富性,遠遠超過前兩部作品的。影片中大量的夜戲也是前兩部作品中罕見的。電影表現(xiàn)手段的多樣和復雜性契合了都市本身的紛繁。但是,導演的冷靜和克制,或者旁觀的心態(tài)還是延續(xù)著的。
首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首都情結成為揮之不去的理想主義情懷。進入新世紀,隨著五湖四海人匯聚到此,北京城區(qū)的面積早就跨越了古城的疆域,向外延展,有了三環(huán)、四環(huán),甚至更遠的區(qū)域。汽車成為主要的代步工具。電影《夏日暖洋洋》的主角就是一個開出租車的司機馮德。
馮德,開著車游走于北京街頭,以新市民的姿態(tài)在北京流浪著。北京城市的發(fā)展一日千里,道路一馬平川,沒有那么多像迷宮一樣的胡同,可城市本身讓人更為迷惑。廣闊而擁擠的大城市,讓都市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寂寞和孤單。都市的情感如荒漠一般,愛情是最重要的情感慰藉,它讓理想變得有意義。“雷爾夫認為現(xiàn)代生活場景體現(xiàn)了兩種互相矛盾的東西
從影片名字和海報看來,這是一部都市青春小清新電影,但是看過才明白,本片與賈樟柯的《小武》一樣,是一部被時代拋棄的小人物的悲歌。在經(jīng)濟增長開始加速的時代,中國的一切都在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傳統(tǒng)社會秩序與正在被打破,中國社會各階層流動加快,有人異軍突起,成為時代的寵兒,有人則地位不保,沉淪到社會底層。舊的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整個社會變成了難以捉摸的“他者”,變得越來越陌生,在變動的時代中的人物也體現(xiàn)出一種對難以把握周圍環(huán)境的焦慮。導演敏銳的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在人們心中的烙印,通過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一個時代,并取得了成功。
故事發(fā)生在世紀之交的北京,這一座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正一天天變得陌生的城市。影片開篇就給出一組十字路口熙攘的人流車流的俯瞰鏡頭,時而流動時而停滯的畫面暗示著北京的變革與停滯。影片中城市的基調(diào)往往不是蒼白就是陰暗,北京城在影片中似乎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到處都是崛起的樓房、施工的道路,而且,還是一個擁擠的垃圾場,人流和車流不和諧的在不寬敞的馬路上來回涌動
北京三部曲中的最佳。
《找樂》的演員都做得非常到位,但是藝術上的提煉沒有做出來,也顯得有些圈地自嗨的高冷感。
《民警故事》的問題在于對事件設計的雞賊和獵奇。
而這部《夏日暖洋洋》,問題其實也肉眼可見,就是劇作上的一些點顯得生硬及突兀,一些演員的不自然和前半部分某些剪輯的凌亂。但是電影對于北京在世紀之交的變化的敏感把握,是非常珍貴的。在放下知識分子的凝視后,真正的貼近了小人物的內(nèi)心,這讓這部電影有了真正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而中后段的輕微魔幻荒誕感,又給電影注入了藝術精神的能量
Charles Acland在其編著的Residual Media(《剩余媒介》)一書中指出:在這個將進步和變革置于一切之上的時代,闡述過去或剩余(the residual)的存在可能會令人困惑和恐懼。他提到,人類在步入飛速發(fā)展的摩登時代后,便似乎產(chǎn)生了對新(the new)的癡迷;人們往往目標清晰地朝著新事物進發(fā),否則就好像迷失了方向。
現(xiàn)代化過程持續(xù)帶來建筑的更新和城市空間的變化
【夏日暖洋洋】2001佳片有約,練聽力與閃瞎眼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