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卻要用一生來懷念,如果在某個街道拐角遇見你,我會說一句,你好嗎,我只希望你過得好。14年過去,生離死別居然是以這么平靜的方式說出來,而你也只能說你現(xiàn)在告訴我我能怎么辦呢,是的他就是這樣的男人,從不去抗爭爭取點什么,被命運退到哪就是哪,所以我們都回不到從前了,我了解你,正如從前愈瑾來了一樣,你現(xiàn)在更不會愿意為我去做些什么。當在破舊的屋子里見到狼狽的祝鴻才,他們像一家人一樣坐在一起吃飯,他還為他買了早飯夾了菜,此時他是周到而溫暖的,但他又是把她推向命運深淵的罪魁禍首
《半生緣》由東方電影制作有限公司于1997年出品,該片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由許鞍華執(zhí)導(dǎo),由黎明、吳倩蓮、梅艷芳、葛優(yōu)主演。該片以193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主要講述了黎明和吳倩蓮飾演的一對戀人在保守的時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飽受命運折磨的故事。
許鞍華當年拍《半生緣》時選角真是神了,梅艷芳的曼璐,吳倩蓮的曼楨,葛優(yōu)的祝鴻才,黎明的沈世鈞,黃磊的許叔惠,王志文的張豫瑾。每個人物都這么貼臉,連黎明都因為本身的溫吞勁兒而顯得演技特別好
因為疫情的緣故,成天窩在出租屋里,靠看書和電影打發(fā)時間。
昨天下午,又看了一遍許鞍華的《半生緣》?!栋肷墶穼嵲谔?,據(jù)說今年又翻拍了新的電視劇。而張愛玲也一直熱度不減,作品集又出了一套新版。
是的,年輕的時候,因為裝文藝,一定要讀張愛玲。而到了一定的年紀,再次翻開張愛玲,更覺張愛玲老辣,世情涼薄,人心百態(tài),都逃不過她的眼睛,她的筆。
許鞍華作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重要代表,她的電影放在一眾之間,像是異數(shù)。她的電影緩慢,沒有潮起潮落,大起大伏。但就是這種平靜中的敘述
《半生緣》在香港反映平平。許鞍華說,香港人嫌慢。細水長流的張愛玲是禁不起快的,而影片都已極盡儉省了。我也可以熬著這淡定的夜,慢慢看,不時回放。許的片子似籠了時光的氤氳,老老的,舊舊的。發(fā)黃的膠片,《金鎖記》里淚濕的朵云軒信箋,正好趁晚看。小說只在灰質(zhì)里剩了些依稀的余味,也好,一無所知地重新踏上這段影像的旅途。
選角是好的。黎明那慢半拍的神色,倒也渾然天成,恰巧可作世鈞。吳倩蓮的演技和氣質(zhì)亦頗能駕馭,只是在演繹十八年的跨度上稍有欠缺。我想說的是配角們。
黃磊的叔惠和吳辰君的翠芝都很恰如其分。這一對,是隱隱躍動的一條暗線。我認為,全片最耐人尋味、余韻悠悠的一幕是,他倆把盞言歡,頭輕輕靠在一起。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喃喃自嘲。過去是她齊大非偶,現(xiàn)在她已為人妻,曾經(jīng)心海澎湃,只留下四目相對的滟滟眼波。平靜地情愫暗生,平靜地捱過時光,平靜地重逢。我在猜,她心里會不會凜然劃過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時?
梅艷芳的詮釋是驚艷的。老辣、任性、驕傲,風塵味,滿目瘡痍的自尊
我的評分:8.3
影評:
黎明、吳倩蓮、梅艷芳、葛優(yōu)、黃磊、王志文,唉,他們都好年輕,王志文年輕的時候好帥。
愛情是個很神秘的東西,有時候兩人明明愛得死去活來,但“因緣”巧合就是分開了,錯過了就是錯過。
愛而不得好痛苦,但感情往往就是這樣的。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有回報,所以說愛情才是世界上最稀缺的,才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才是讓人永遠歌頌的,才是文學(xué)作品經(jīng)久不衰。
我開始對這些感情、愛情的電影不太感興趣了, 是不是我的老了,體會不到愛了?
顧曼楨說 我以為我和姐姐不一樣,卻原來我和姐姐走的是一樣的路
我說 我以為沈世鈞和張豫瑾不一樣,
張說 我以前真是太幼稚了 而且非常的可笑。由此可知他對于前塵往事是后悔的,而他那么急切的追求顧曼楨恐怕也是為了能盡快的抓住青春的尾巴,重拾被曼璐耽誤了的青春。
而沈說 曼楨 你現(xiàn)在告訴我 要我怎么辦呢?其實他也是很怕曼楨真的要求與他復(fù)合的吧。只是以他的軟弱怕真要拒絕曼楨的要求也做不到。由此想當曼楨那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說出口的時候,當時的沈世鈞遺憾的同時可是否也松了一口氣呢?
最經(jīng)典的是丫頭阿寶,曼楨往日待她是好的,阿寶也是承認的。然而一轉(zhuǎn)身她就出賣了曼楨。
通篇電影看下來,所有人對待往日的情分都是懷念的,然而當這一點執(zhí)念成了障礙、累贅時大家都選擇了明智的拋棄。而顧曼楨之所以為主角、比別的女孩子要可愛些,大概就是她沒有忘了她的過去,沒有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拋棄她姐姐。
半生緣:有情人終不成眷屬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