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是沖著鐘楚紅去的,在介紹里說,鐘楚紅是靠著這部電影展露頭角的,我很高興,但也有些失望。高興的是紅姑真的很青澀,失望的是這居然是一部悲情電影。胡越原先從越南來,毫無目的的,當遇見沈青之后,一切都那么明朗。感情的事,有誰說得準呢?
阿三是個可愛的人,他是個殺手,但對于即將成為棋子的胡越照顧有加,他是關(guān)心他,更是可憐自己。最后在臨死之前,他堅持的拉著車尾,不忍放手,那是一種對什么的渴望,我只能說渴望,他自己永遠走不了,卻評出名來幫助胡越,他是個好人。
故事的橋段,技術(shù),方法,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真的很差,但也額外的真實,許鞍華的本事就是那么厲害,那么亂,總能營造出靜的效果。
我喜歡胡越,他的樂觀,最后沈青死了,他告訴筆友一切的生活是美好的,這份真情,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部片子我一直看到刻的盤花了,越共,北越,胡志明,求生的欲望,這部片子和那部漿糊般的玉觀音怎么都會出自許鞍華之手呢,香港電影的悲哀。。。
談?wù)劇?a href="/archives/id-8123.html">胡越的故事》中的阿三
作者:yylhmeqy,轉(zhuǎn)載請注明
印象深刻的電影,當年雖然沒完整看過(沒辦法,電視放的,從中途看),但就是印象難忘,現(xiàn)在得知是許鞍華的作品,也很欣賞當時自己的品味(吹一下,滿足小小的虛榮心),現(xiàn)在下載了LD-D9版,可以慢慢欣賞這部片了,再強烈推薦同是許鞍華的作品——《投奔怒海》。
許鞍華,我最喜歡的導演,特別喜歡她的《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贰?
許鞍華雖然是位女性導演,但她這兩部作品給我的感覺卻一點都不陰柔,敘事干凈利索,絕不拖泥帶水,但對時代的刻劃卻入木三分,我喜歡的風格,能拍出這樣風格的女導演我還沒接觸到第二個,希望是我孤陋寡聞,或以此貼能拋磚引玉,能有電影同好推薦同是女導演拍的類似風格的影片。
《胡越的故事》說的是國家大動蕩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無從把握自己命運的時代悲劇。劇中有句話說得特別切合當時的背景:“錢沒有了可以再搵,國家沒咗就沒了”,當年的越南難民都是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成了沒有國家的人。
談?wù)劙⑷?/p>
第一次被刪影評,我應(yīng)該是知道我觸犯了那個關(guān)鍵詞,還是和影片本身的內(nèi)核色彩(香港人在1981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與本土問題上)有關(guān),噓~不再多說。
還是回到影片本身來說說吧,因為許鞍華導演當時還是很年輕,所以鏡頭、美術(shù)、燈光場景等都比較簡陋、青澀,但是部分鏡頭設(shè)計頗有心思以及寓意,才華從那時候就開始展露光芒了。
發(fā)哥和紅姑那時候的表演也很青澀,表演痕跡偏重,而且我差點認不出紅姑。
早有耳聞這是張堅庭的劇本,因為看他采訪時經(jīng)常會提及,這是他拿了金像獎最佳編劇的劇本
《胡越的故事》我在港臺(指香港電臺——編者注)時已經(jīng)提出過,要去美國取景,又要拍上好幾集,張敏儀說一句“有沒搞錯,港臺哪里有錢去美國呀”,于是就沒拍。但是這個故事我記得很清楚,在提議拍《瘋劫》時,同時提過這個題材,不過老板一聽到要去美國唐人街取景,就說害怕,因為投資第一部戲,規(guī)模要小,而且那時很少人出國拍戲,所以唯有暫時放下。
拍完《撞到正》 后,有人找我拍戲,我找了張堅庭寫劇本。張堅庭聽我講了好多故事,他又講了些故事,但大家都沒感覺,直到我講這個故事他就有感覺
“胡越的故事”經(jīng)典必看!發(fā)哥華仔的正史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