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高加林的性格弱點
——在電影《人生》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范達明
我比較同意林子清老師對電影《人生》主人公高加林悲劇根源的分析。這是一個社會根源。但是在高加林的悲劇性中,我還想談一下他的個人根源或者說性格的弱點。
我認為,高加林在對待巧珍的愛情問題上,固然負有道德上的一些責任,但如果他在事業(yè)上的奮斗是非常自覺的,他當初就不應該匆匆地愛上巧珍。高加林先后兩次墮入情網(wǎng),也許是“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這就增加了他或成功或失敗后自己以及別人的悲劇因素。他的結(jié)局成了一場夢,所以使兩個女主人公的愛情也成了一場夢。影片開始一直通過巧珍的主觀視角來反映高加林的一舉一動,這在電影語言上很獨特,也有深意。這是一個鄉(xiāng)下姑娘的單相思的深情的眼光。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高加林對自我認識的盲目:無論是對事業(yè)還是對愛情他都顯得準備不足。倉促上陣,難免失敗。
巧珍確是一塊金子。但人的性格只有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才是美的。她去城里看加林,被披上紅紗巾,就顯得別扭。她只是一塊被埋在高家溝的金子。
路遙這個黃土地的兒子,對人性的刻畫總是能入木三分,經(jīng)典之所以長久,正是因為這份跨越時空永恒不變的鮮活人性,讓人在某個角度找到映射,并為之震撼。
劇中人物,即眾生群像,付出熱愛并最終回歸現(xiàn)實的巧珍,尋求精神等高、拋棄初戀的高加林,都不是鮮有的人,世間之苦,所求不得為之最,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原本。
片名是人生,每個人都有一生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
路遙的小說我看過,一本是人生,另一本是平凡的世界。
人生是什么我們有很多定義,愛恨癡纏恨別離。吳天明導演真的掌握這個黃土地的的感情。電影里的黃土地是質(zhì)樸的美,和單純的黃土地里的人一樣,和簡單熱烈的巧珍一樣。
這里的人都在努力地生活著,活出個人。
被耽誤了念書的巧珍,喜歡會念書的加林,熱烈而真摯,加林讓她看到了一切生活的希望,愛情的美好。她愿意為了這個人接近所能,所以她一次次的維護他支持他,甚至把自己的感情放到身后。這個單純的姑娘,沒想過當自己的愛人離開自己去尋找遠方,彼此分開便是不同的世界,就像她們的對話,她接近所能想要跟上他的腳步,而他已經(jīng)走得太遠了。
所以巧珍在橋上哭著,哭著迎來她早就又準備的結(jié)局,說你不明白我是多么愛你。是的,巧珍的愛情在加林的眼里沒有他想要的遠方重要。
加林也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他不甘心,他是詩里的大雁,不甘心做河里的鴨子,他不無法判定將來,但是竭盡所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究竟什么樣的人生更有意義,都是自己的判斷
《人生》如戲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