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始幾分鐘后,有一段布偶戲。一只狼想要吃一只羊,羊不能理解自己做錯了什么,狼要吃它。狼說,你污染了我的水。羊辯解說自己在下游,污染不到上游的水。狼又說,你一年前罵過我??尚⊙蛞荒昵斑€沒出生。狼再說,如果不是你,那就是你哥哥。可小羊沒有哥哥……最后終于沒有耐性的羊隨便找了個借口,向小羊撲了過去。
布偶戲的最高潮,所有孩子都開始大叫“小心那只狼。跑,快跑,跑,快跑……”屋外,報信的人匆匆趕來,他們被告發(fā)了。孩子們被一車車載著,駛向不同的方向,開始逃亡。
女主角有個妹妹
故事開篇,媽媽強顏歡笑送別女兒芬尼,然而轉(zhuǎn)身的那一刻就掩面而泣,奠定了全片的悲情基調(diào),從此芬尼與可愛的妹妹喬吉森以及庇護所的孩子們相依為命,過上了注定不尋常的生活,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帶來的撕裂性成長,往往也伴隨著巨大的痛苦,紛繁的亂世中,芬妮從被監(jiān)護人,變成妹妹的監(jiān)護人,再到變成全隊人的隊長,從此有苦不能訴,有淚不能流,甚至連恐懼也不能表達,因為勇氣是在這樣的世界生存的必需品,如弗曼夫人所說:"就算怕,也要假裝不怕,為了她們"。
片子里的人物各有特點
二戰(zhàn)期間,在法國的許多猶太父母為了讓孩子免受德軍屠殺威脅,把孩子們托付給各種兒童救助組織。芬妮的旅程即根據(jù)芬妮.本雅米的真實故事改編。
屠殺猶太人的電影很多,關于孩子的鏡頭都是看不下去。比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看了心都碎一地了。但芬妮的旅程,這一次,在奔跑里,總算見到了活著的希望。
1943年6月23日,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看木偶戲表演《拉封丹的預言》,而不幸正在此刻降臨,救助機構被告發(fā),德軍正在前來,孩子們必須立即離開。他們的車子剛離開,機構即被包抄,領導人被抓
芬妮的旅程:賴恩·布羅迪領演,即使有一萬個活不下來的原因,也有一個能活下來的理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