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很多情景,看到后很心酸難受.夜里看著,讓人多次想落淚.芬妮的旅程是一次關(guān)于逃亡,流浪的旅行.即使對逃亡不解,迷茫;對未知前路也充滿恐懼無措,但作為孩子的他們,在不清楚戰(zhàn)爭的殘酷與納粹的暴行的情況下,這一路走得非常堅強勇敢.還記得在火車上分別時,當芬妮忍不住問費曼女士是否害怕過時,她回道:怕的話,就裝不怕.這一路驚險的逃亡夾雜著純粹的快樂.芬妮的勇敢和堅定讓人為之動容
最早看到猶太兒童的電影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深暗色的畫面,只有衣服上的條紋越發(fā)清晰,片子很壓抑,小男孩最后也死了,讓我一直很抵觸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那些曾經(jīng)存在的讓人不敢直視的歷史。
直到這幾天看到《芬妮的旅程》,同樣是二戰(zhàn)題材,畫面尤為溫柔可愛,里面的景色真的很好看,配色鮮艷明亮。從小孩視角描寫二戰(zhàn)期間猶太人的處境,這才是應(yīng)有的色彩。說說里面幾個情節(jié)我的理解。
影片一開始,猶太小孩住的地方被一個老頭舉報,德軍把負責人埃塞爾和丈夫抓走,那個時期大部分人不想幫助猶太人
確實沒想到是真實事件改編的,看到最后還有點驚訝。
寫的是二戰(zhàn)時期猶太孩子們的逃難旅程。
孩子們很勇敢,這么小的年紀,本來應(yīng)該在家里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溫暖時光,但是這些孩子卻在為了生存進行著一場大逃亡。
德國軍人踐踏著孩子們的童真,讓那么多猶太家庭支離破碎。
孩子們遇到了好心幫他們離開的人,也遇到了為了自保出賣了他們的人,孩子們一路上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堅強勇敢。
伊力感覺一開始是芬妮很崇拜的人,之后他自己離開,又給了芬妮一封信,讓芬妮更有了責任感
和戰(zhàn)爭本身比起來,戰(zhàn)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溫頓過后說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沒特意說起而已”。他有那種熱血,只要下了決心就一直做,無論付出什么代價。多年后,提及父親這項當年所有人都視為“不可能的任務(wù)”時,女兒芭芭拉說道:“其實只要有一束微光,它就能劃破夜空,給人類帶來光明?!?/p>
如果怕,就裝不怕,懂了嗎?裝,為了他們
有可能因為跟陌生阿姨被逮捕的風險,但也有貨廂大叔的幫助
那個陌生阿姨跟小孩們同車被捕,最后在審訊時把小孩們供出來可能為了自己逃脫。(看到同車還以為只是偶然,大家都是同病相憐,沒想到最后還是窩里反了,為私利)
最后這個阿姨還是被捕了,還跟警察說我們說好的,這個鏡頭可能是交待給孩子們的,相信惡有惡報。
把猶太小孩關(guān)起來,揭發(fā)誰是管他們的大人才有飯吃,小孩想那我們不做猶太人就行
芬妮的旅程:2016,二戰(zhàn)的“溫情”回憶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