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是什么玩意,再一次向我政治正確的三觀發(fā)起毫無意義的挑戰(zhàn)。1944年9月9日,結束于1990年11月15日。在此期間,保加利亞實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由共產(chǎn)黨長期執(zhí)政。再看看現(xiàn)在的你們被萬惡的資本主義毒害成一個多么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
你們在抨擊什么?像我們這么和諧的社會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只能說那是是你們資本主義的毒瘤。悲傷和滑稽的混亂交織在保加利亞生活凄涼的現(xiàn)實中,通過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看到城市里的生活,每個角色帶來灼眼的經(jīng)歷,各不相同
保加利亞版的《Crash》。一場因出租車司機被人索賄引發(fā)的命案成為全國頭條,群情激昂的觀眾打爆了電臺的熱線。入夜,在首都索菲亞街頭穿梭的出租車都鎖定了這條新聞。就像擊鼓傳花,電影的攝影機順著電波進六部出租車,跟隨那些去偷情、去酗酒、去自殺、去賣淫、去換心的乘客,遭遇了另一些正在失獨、失戀、失業(yè)、失心、失智的出租車司機,上演了一幕幕夜索菲亞的失魂落魄。長達兩小時對保加利亞的怨懟和吐槽,每個故事都是長鏡頭一鏡到底,劇情飽滿,戲劇的張力像批判力一樣勁頭十足
出租車從來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
跑遍大街小巷的老司機是活地圖,不論地址多么復雜,總會準確達。
上面還有風土人情,不論乘客身份各異,總會留下形色的故事。
史帝芬·柯曼達瑞夫深諳其道。
[方向]中,他讓六臺出租車飛馳在保加利亞首都。
寒冬料峭,乘客和司機各懷心事。車內(nèi)空調(diào)升溫,將一趟冰冷的行程,溫熱成一段故事。
卯足了馬力的出租車,穿梭在城市車流里,車轍之間,繪出整個保加利亞的畫卷。
說到底,出租車和私家車就差了個計價器。
于是,受節(jié)拍器啟發(fā),1875年,一位音樂老師發(fā)明了計價器
青天白日下的街頭槍聲:西裝革履的銀行家死于潦倒出租車司機之手
距離那么近,自恃掌握一切的人不能改變子彈的軌跡
他說冷靜,他說不要這樣,太遲
不愿意死的人倒下,求死的將槍口對準自己
“自殺未遂”,廣播里機械聲般的新聞播報
那是一件很難的事,不信你去問最終沒跳下天橋的哲學老師
孩子們不關心生命和永恒,當然啦
人們都不再在乎道德、正義、上帝
自殺率越來越高了,那些成功的人,被歸類為 abnormal
成為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被分析
生活太艱難,生活很苦
悲愴的曲調(diào)也不足以描述
年輕的生命被剝奪——毫無理由
而殺人償命卻是更天經(jīng)地義的借口
未遂的自殺由將遂的他殺完成
跳動的那顆將被移植的心屬于一個好人嗎,還是一個暴徒
那心中是不是裝有上帝呢
它是否真的不能被用于救活一具死尸
開頭激烈的沖突先聲奪人
但導演野心太大,想把保加利亞的社會問題說個遍:政府的官僚作風和腐?。ㄣy行職員以及電臺聽眾的激烈反應)、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時期的影響(女司機的身世)、歐洲價值觀和國家認同(有手段的人紛紛移民,外科醫(yī)生、尿褲子的還有失業(yè)面包師的兒子)、宗教觀(神父司機)、青年狀態(tài)(17歲學生雞和3個小混混)等等,然后用出租車聯(lián)系起來,但幾個故事編排有些生硬,多數(shù)臺詞流于說教(特別是貫穿全片的電臺聽眾),倒是和《后會無期》很像,但前者演員的表演更勝一籌
【方向】再一次向我政治正確的三觀發(fā)起毫無意義的挑戰(zhàn)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