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開始了一個人的城市探險。自己蕩下蕩下就去了中圖翻到了一本講都鐸王朝的史書,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那一幕電影畫面簡直在我印象里滲出來:被伊麗莎白女王判刑的瑪麗女王穿著一身黑袍在侍從的陪同下緩緩靠近斷頭臺,最后被扯開黑斗篷露出一襲紅裙自認(rèn)烈士像一只優(yōu)雅的天鵝一樣沒有一絲猶豫地走向死亡。而那時候的伊麗莎白已經(jīng)身患天花面容憔悴美貌不再。歷史上瑪麗女王和伊麗莎白女王為王位一生明爭暗斗,最終都沒有獲得愛情,也許最后一生無兒無女的伊麗莎白幫助扶植瑪麗的兒子詹姆斯成為國王這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
我是因為想起在書蟲系列讀到過同名的短篇小說,便在瀏覽影片的時候覺得看一下也不錯。
個人認(rèn)為這部電影的角度和書蟲里小說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從瑪麗女王行刑前一晚給兒子寫的信開始回憶自己的一生的視角鋪開。我不知道書蟲系列里的這部小說有沒有刪減內(nèi)容,電影中間確實是感覺到一部分的刪減。但從內(nèi)容上來看是大致相同的,書里沒有伊麗莎白女王得天花和兩個女王會面的片段。這兩個片段的增加,突顯了伊麗莎白女王面對瑪麗女王時的那種自卑,電影中伊麗莎白害怕見到瑪麗女王比她年輕貌美
看了《瑪麗女王》
西爾莎羅南,我喜歡的年輕女星,飾演瑪麗·斯圖亞特,蘇格蘭女王,信天主教。
順便說一句,這個瑪麗不是因為殘酷屠戮新教徒,被稱為“血腥瑪麗”的英格蘭女王瑪麗·都鐸。血腥瑪麗是之前的,她曾經(jīng)囚禁妹妹伊麗莎白,她死后,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成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小丑女飾演的伊麗莎白·都鐸,英格蘭女王,即是伊麗莎白一世。因為血統(tǒng)不正,是私生女,受到表侄女瑪麗·斯圖亞特的威脅,后來囚禁了瑪麗20年,最后處死了她?,旣惐豢愁^的時候第一斧子居然沒砍斷,又砍了一刀
Every once a while, the same historic causes célèbres receive a cinematic recount, aspiring to edify and allure new generations of audience, so, 47 years after Charles Jarrott’s MARY, QUEEN OF SCOTS (1971), where Vanessa Redgrave and Grenda Jackson are regally at each other’s throats, the beheading-foreshadowing story of two warring monarchical cousins has a re-interpretation from scribe Beau Willimon,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John Guy’s book, and becomes the feature
1662-1694年,瑪麗二世,名字也是瑪麗斯圖亞特,這時候英國是斯圖亞特王朝了。
不過,瑪麗二世是和她的荷蘭老公,威廉三世一世一起治國的。
看歐洲歷史,不但要記住人的全名,還有記住這個人物生平時間,很多人物不僅全名相同,連外號昵稱都相同。
巧合的是,血腥瑪麗,瑪麗都鐸:瑪麗一世和瑪麗斯圖亞特:瑪麗二世統(tǒng)治英國的時間都是五年,
[瑪麗女王]
對,完全說的沒錯,西爾莎羅南她的電影都特別好看,因為不僅僅情節(jié)厲害,選的題材都是很經(jīng)典的歷史題材,而且我比較喜歡看英國古典的歷史題材電影,因為這種題材可以讓我更深一步了解西方的習(xí)俗和他們以前的一些歷史習(xí)慣吧,而且我覺得西爾莎羅南他拍的電影都是很好看的,因為他很少說拍爛片情節(jié)要么特別好看,要么演得很逼真!
《瑪麗女王》在男人的世界里做女王真難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