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看多了各種仙,各種妖。實在是對現下這部 人演的 沒什么興趣[img=1:C][/img]
[img=2:C][/img]
[img=3:C][/img]
[img=4:C][/img]
[img=5:C][/img]
[img=6:C][/img]
[img=7:C][/img]
2015年末-2016年,大型劇集《羋月傳》在各電視頻道播出,其中,飾演羋月長子、成年贏稷的朱一龍,也憑借精彩詮釋,獲得一眾認可,受到大家喜愛。在此,我繼續(xù)和大家一起討論,歡迎一起暢所欲言。此為第六篇,也是此階段此系列的最后一篇。
經過一段時間的陪伴,生動可愛的贏稷在我這里可能要告一段落了,在這一段不連貫的回顧中,那些個經典的場景,一次次勾起我的記憶,對作品的,對人物的,對朱一龍的。今天這段記憶暫時停留在這里,在腦海,在心底。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贏稷的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
瑯玡榜基本是個虛構劇本,架空歷史何以任意發(fā)揮。 《羋月傳》牽扯很多歷史人物,能不能稍微符合點歷史事實? 一些場景的拍攝能不能不用廣角大鏡頭,看的水泥地,空曠的臺階,搞皇宮和景點一樣,太出戲。 服裝能不能符合下? 楚國是崇尚土黃的,哪里來的這么多雜色? 戰(zhàn)國的服裝各國款式色彩分明,真的和那個時代一樣百家爭鳴,精彩紛呈。這個劇根本就區(qū)分不出來。 除了搞華麗還有什么? 還有臺詞,這劇臺詞真的是弱智極點 (毛的老虎屁股都穿越到戰(zhàn)國了。) 還有配音? 2333333。 和甄嬛比都查了幾條街。 這些都是硬傷。 主題曲,還有選角色的問題,少年月兒 太做作了? 這部劇就是打著《甄嬛傳》的名聲來圈錢的。 唯一的貢獻就是給很多國人教會了一個字: 羋。 其他都是毀歷史觀。 看看《大漢天子》 《大秦帝國》 同時代的劇集, 這個劇和那個貴妃劇是一個檔次的。
話說當初說要拍攝一個《甄嬛傳》續(xù)集,我就想吐槽了。因為續(xù)集九成九都是爛尾制作。當初火爆亞洲的還珠格格,續(xù)集到最后都是一大堆的差評。本來一件好的作品就應該留有觀眾自己的想象空間,不需要畫蛇添足的自己給做設計。當然這方面我覺得香港無線電視臺的續(xù)集有意思,2009年和2010年的巾幗梟雄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列子,同樣的人同樣的劇名,但是時代背景完全不同,人物故事也全然更新。這兩部電視劇都可以說是當年經典的作品,當然TVB制作的那個金枝欲孽的續(xù)集就是狗血了,因為同樣想延續(xù)以往的續(xù)寫思維。
所以聽說《甄嬛傳》續(xù)集,就覺得有點問題,但是鄭小龍自己說續(xù)集不可能都沒得拍了,拍也是拍別的。然后就說是秦國的宣太后。我聽了很贊同鄭小龍的觀點,不能拍續(xù)集,而且這個宣太后實在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鄭小龍說要拍出大格局要更多關注國家和政治。我當時心里真的很期待。想著總算是有人知道怎么使用續(xù)集這樣的方式了。
心里滿滿的期待著,決定一定要好好的追一次劇。(之前因為被于麻麻一類的二貨雷的不輕,芒果臺的推波助瀾讓我徹底放棄國產劇了
糟糕的古裝片 羋月傳像一鍋被煮壞了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