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光榮戰(zhàn)役》(Glory)這部片子,本來頭一天看了1/3感覺節(jié)奏比較慢不想看了,結果第二天晚上接著看發(fā)現還挺有意思,居然一鼓作氣看完了,對這部電影有幾點思考。
大時代·小人物
影片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南北戰(zhàn)爭期間,一名出身優(yōu)越的白人軍官,克服種族矛盾的重重阻力,率領一支全部由黑人組成的54號部隊,全力以赴去戰(zhàn)勝南方軍、推翻黑奴制度的故事。
男主角馬修·布羅德里克彼時也是剛剛出道,只有27歲,很符合主人公的人設。影片一開始他就被任命為上校軍銜
如果不是歷史老師布置作業(yè)要看,我大概永遠不會主動看戰(zhàn)爭片(除了今年的dunkirk)。小時候看戰(zhàn)爭片的都是抗日片,或是院線好萊塢類型的英雄主義。我也誠實地說當時這類“波瀾壯闊”的電影令我確實感到所謂的“燃”。而且在看glory之前也確實相信戰(zhàn)爭片里的主角總是有謀有武,總是一個人沖鋒到最后把敵人全部殺光。不得不提的經典橋段就是主角的朋友/家人被殺,主角怒吼一聲(此處有猙獰表情特寫),然后乒乒乓乓殺到最后,此時觀眾情緒歡呼雀躍
在解放宣言的所有條款中,最具有激進含義的是征召黑人加入聯邦軍隊的條款。在戰(zhàn)前,海員是對自由黑人開放為數不多的的職業(yè)之一。在解放宣言發(fā)布前,海軍部長Gideon Welles已經允許非裔美國人在聯邦艦船上服役。然而,如華盛頓在美國革命初期將黑人排除在大陸軍隊之外一樣,內戰(zhàn)時期的黑人也必須通過斗爭來爭取參加陸地戰(zhàn)斗的權利。戰(zhàn)爭初期,弗吉尼亞的奴隸Harry Jarvis逃到門羅要塞,要求加入聯邦軍隊。然而,Jarvis后來會議說,本杰明·巴特勒將軍“說這不是一場黑人的戰(zhàn)爭。我對他說,在他們打完仗之前這場戰(zhàn)爭將會變成一場黑人的戰(zhàn)爭”。
最初,聯邦軍隊拒絕接受北部志愿要求入伍的黑人。政府擔心,白人不愿意與黑人并肩作戰(zhàn);還擔心征召黑人入伍會引起那些尚留在聯邦內的邊界蓄奴州的不滿。至1861年底,聯邦軍隊已經把黑人當成廚子、洗衣工和勞工來使用了。1862年,聯邦軍隊開始在南部幾個地區(qū)采取步驟,征召和組建黑人軍隊。白人廢奴主義者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被派到早些時候為聯邦海軍占領的南卡羅來納海島地區(qū),招募黑人入伍
【光榮戰(zhàn)役】1989年,轉貼:百度南北戰(zhàn)爭吧scopa2055 的歷史研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