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看紀錄片,小時候通過discovery探索頻道有關宇宙大自然的內(nèi)容,現(xiàn)在慢慢長大開始更多的去了解美術和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今年年初才了解到的局部這個節(jié)目,藝術作品千人千面的,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通過鏡頭帶我走近自己以前未曾仔細接觸或者是錯過的作品,然后在通過陳丹青老師的娓娓道來,不僅了解到了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更是有了一些驚喜。正如節(jié)目里老師說到的:驚喜是用不著道理的。
本以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主要背景的第二季,應該會更多的深入接觸到西方大師們的作品
[局部 第二季]
在正式赴約前,趕due般看完了陳丹青老師的《局部2》,又如趕due般在一個平常的二月的第一個周日,六個小時不吃不喝狂奔在the Met。
看之前以為《局部2》里講的都是the Met里的藝術品,但實際上是以the Met的藝術品為主線,再以藝術品的作者為縱線,鋪展開敘述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館里的藝術品。
另外,看之前以為《局部2》會是非常硬核的干貨內(nèi)容,想著趁機順便惡補一下藝術史,但實際上十六集就這么不知不覺沉浸和愉快地看了下來,且這個過程,時常感到感動和驚艷。
我沒有去過美國。
當我說起這句話的時候,我腦海里是陳丹青的口吻。
幾年前我看局部1,忘記出于什么原因了,看了一半就擱置了。居家隔離的時候,打開最新的局部3,講意大利的濕壁畫,看了5集,更新得太慢,我就轉(zhuǎn)過頭來看局部2了。發(fā)現(xiàn)這一季是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拍攝的。片頭那段關于美國的介紹,開始每集都聽,后來我就直接跳過了。
整個這一季,我感覺,都是圍繞著“規(guī)范與偏離”展開的。
19世紀,和那些沙龍畫家相比,印象派無疑是偏離的,同時偏離的還有庫爾貝、杜米埃、巴比松畫派(米勒、柯羅)
第1期 曼哈頓第五大道
中國的器物,中國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來就獨步世界?!拘膮⒂^美國大都會美術館
第2期 規(guī)范與偏離
大家還是比較相信書本、教條,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謂世界名作,實在是沾滿了歷代美術史家的唾沫。我的習慣是喜歡撩撥大家,把臉掰過去,看看別的風景,別的畫。再去看世界名畫,或許會有不同的感覺。
規(guī)范永遠在期待天才的偏離。因為任何規(guī)范不可能包容千差萬別的真實。
最經(jīng)典的自我偏離,我覺得是委拉士開茲的侏儒肖像
《局部》第二季已經(jīng)播了四集了,去頭去尾每一集20分鐘不到,每一集我都看了兩三遍。一是為了看清屏幕上一閃而過的許多畫,二是為了體會和捕捉陳丹青意在言外似有若無的一些觀點。
這一季的立足點是“規(guī)范與偏離“,除了第一集介紹大都會美術館的歷史,之后的每一集都在以不同的例子剖析藝術史上的規(guī)范與偏離。之所以采用這個視角,丹青老師也給出了解釋:大家總還是相信書本與權威,而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總是有一些天才,他們個性特別強,感覺特別靈,弄著弄著就脫離了規(guī)范。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
《局部 第二季》陳丹青談“局部”:“我講有趣的故事,但絕不戲說”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