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原因,我只看了一次,所以也不敢夸夸其談,而且贊美之詞網(wǎng)上一抓就一大把了,也沒必要再明言。
涼宮春日的個性非常的吸引我,以至于我不可避免的喜歡上了高中畢業(yè)沒多久的平野綾團長,那短發(fā),那眼神,那聲音,將長門有希壓了下來,少有的在一部片中令我覺得最喜歡的主角。
哦,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兩首片中的插曲,特別那首god knows,第一次看的時候,那真是出人意料的震撼啊,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東西~~~
反面評價
動畫首先播出的《朝比奈實玖瑠的冒險 Episode 00》由於是劇中角色拍攝的電影,因此對未接觸原作的觀賞者而言,可能只有「一頭霧水」可以形容。雖然成功製造話題性,但對於未讀過原作的人來說,不能理解的比例偏高。
[img=1:C]封面來源:《涼宮春日》[/img]
作者:幽遠(yuǎn)
——“我是來自東中的涼宮春日。我對普通的人類沒有興趣。你們之中如果有外星人、未來人、異世界來客或者超能力者的話就來找我,完畢?!?br>[img=2:C][/img]
可以說,即使從2006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十年,甚至哪怕今后的十年,都不會有哪個女主角的自我介紹會比涼宮春日的這一句更加勁爆,更加坦率,更加鏗鏘有力了。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開始注意起涼宮春日這個特別的女孩,注意起《涼宮春日的憂郁》。
一切的起點
現(xiàn)在輕小說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日本動畫改編來源,但是在十年前的這時候,“輕小說改編動畫”才剛剛成為一個專門的分類,開始逐漸興盛。而京都動畫公司也想在這個輕改的浪潮里分一杯羹——雖然他們在此之前已經(jīng)拍過了《全金屬狂潮校園篇》和《全金屬狂潮The Second Raid》,但是當(dāng)時大家基本沒怎么關(guān)心這兩部動畫的輕小說屬性,所以京都決定拍一部更加典型的輕小說改編動畫,最后,他們看上了“涼宮春日系列”。
[img=3:C]涼宮春日系列小說封面。[/img]
這部由谷川流撰寫
許多年以后,再次打開電視開始看涼宮春日了。上次看不記得是什么時候,可能是帶卿卿和天天的時候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上知道涼宮春日的人越來越少了。只有當(dāng)在上海的聊天群里看到媚娘的頭像,去國的表情的時候,才會想起涼宮春日的存在。而我,也很不好意思經(jīng)常把涼宮春日作為表情來發(fā)表在群里吧。
這次看涼宮春日是自己看的。昨天我在想,如果我的女朋友不知道涼宮春日,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今天看了四集。突然覺得,涼宮春日還是當(dāng)年的涼宮春日,但是我們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我們了。
其實蠻有趣的,第一次看就按原來的順序,第二次再回過頭來按邏輯順序(也就是春日在每一集后的預(yù)告里報的順序)看。兩條心路歷程,各有所得。制作者確實是冒了一次險,不過值得。這樣的創(chuàng)意大概是緣于人們看電視劇普遍有的從中間突然插入并且不時漏看幾集卻總能在頭腦中重組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的經(jīng)歷吧。其實,欣賞藝術(shù)的人也應(yīng)該是藝術(shù)家(即便不是專業(yè)的),而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藝術(shù)家,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欣賞藝術(shù)的本能。
或許,因為太尋常,大家不曾想過:一個人如果沒有想象力,他能欣賞藝術(shù)嗎?
同樣的命題:一個人如果不會任何一種實際的語言,他的頭腦中會有思維嗎?
不信你試著留心一下:自己的思維是不是總附著于語言(即便是雜亂的語言片斷)——也就是不出聲的自言自語。
同樣留心一下:欣賞藝術(shù),是不是總伴隨有自己的遐想,哪怕是那么一點點,哪怕你欣賞著的藝術(shù)令你頭疼惡心。
涼宮的這個創(chuàng)意或許就是這種遐想的自然流露。
順便說明一下,如今有很多創(chuàng)意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如果今后有另外一部什么《涼宮夏日的歡樂》之類的再拍成這種格局
看看豆瓣的評分嚇了一跳,再看看短評才會心一笑。是啊,這部動漫不像大多數(shù)動漫直線思維就能理清劇情,阿尼的閃回安排劇集的方式將大多數(shù)觀眾擋在門外。第一季第二季劇場版劇情相互穿插,相互自圓其說真是佩服導(dǎo)演的功力和勇氣。谷川流原作我是看過的,說實話一般,不僅是翻譯的文采缺失,更是小說后期寫得過于宏大,引人入勝的只有前半部,像化物語一樣,一流的導(dǎo)演會發(fā)揮出作品的優(yōu)點又摒棄作品的缺點。順便說一下,劇場版真是優(yōu)秀,當(dāng)然是給粉絲看的,對其他不懂劇情的人來說來說只是煎熬而已,這點似乎和聶隱娘有點類似。
“我要尋找世界上不可思議的事”,作為成年人的你們是否也只能會心一笑那?
涼宮春日的憂郁:杉田智和非常非常地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