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茶館》一樣使人觸目驚心。動亂年代,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真是使人惡心的那一段歷史,痛苦不堪回首?,F(xiàn)在比以前條件好得多,
可好日子過多了就讓人忘記了歷史。但以史為鏡,才能知興替。
臺詞節(jié)選:
“我在這兒看門,你給老爺拿煙去,這就叫民主共和,自由平等
這么大個北京城 還找不出一雙好鞋來
誰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可是咱們這苦命人吶 干什么都發(fā)不了財
可是學生 學生懂個屁
學生懂得什么 我們至少懂得愛國
這群傻小子
身子要緊吶 窮人哪病得起
學生還不好對付嗎 要錢的給錢 要官的給官 死心眼的就槍斃
日本香水50塊 一個孩子才30塊
這個年頭 還是死了的好 活著也是受罪”
石揮導演兼主演的這部作品,幸虧還沒有受到“江青文藝路線”的“洗禮”,保留著上世界三四十年代中國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具有無限的感染力和文化張力。無論是導演手法,還是表演水準,堪稱當年代世界級的巨作!
影片講述了石揮做為一個小人物的悲慘一生,雖然時代在變,當權者在變,但不變的是底層老百姓的悲慘命運,不管誰當家做主,都是說一套做一套,老百姓的生活不會改變。影片不同于《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等片子通過反映家庭的悲歡離合折射時代變遷,而是通過四十多年的時間跨度將時代變遷串聯(lián)起來,通過底層小人物自述的視角來看這個社會,既是一個旁觀的評價者,又是身臨其境的當事人。最終不得不在“我這一輩子呦”的嘆息聲中悲慘的死去??偟膩砜矗捌ㄟ^兩條線索——主人公的命運變遷和時代社會的變革,將我的命運與時代背景融合起來,但整體感覺影片稍顯有些冗長,其中有些環(huán)節(jié)的戲劇性并不太足,可能是因為要跨越如此之漫長的時間所致。最終主人公的悲慘命運不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現(xiàn)狀,給人以不可改變的無力感,申先生最后在獄中一語道破原因,因為他們一直都在給舊社會的奴隸主賣命,從來沒有真正的當家做主。
摘取幾句影片中的經(jīng)典臺詞分享:
“當官的要是再說人話不拉人屎,這學生還會出來的!”
申先生啊,我從年輕的時候啊
《我這一輩子》從一名舊巡警的視角,展現(xiàn)了從前清末年到解放前期將近50年的時間里老百姓所承受的剝削與壓迫。在大時代的洪流里,這樣一個巡警身份的小人物自身面臨的巨變成為無數(shù)苦難人民的縮影。面對四次朝代更迭,個人的命運未知、渺茫。在不變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口號的宣揚之后,壓抑著的是那些平淡生活且犧牲一生的“巡警”們。
一.大半生的巡警“奴才”:未曾覺察到的虛無與矛盾
影片的主人公以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形象出場:饑寒勞累,行至達志橋,開始回憶四十年前的景象。最后也以自白結束
與我這一輩子相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