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是在 1969 年芝加哥由民間發(fā)起的神秘代號,他們來自各地、職業(yè),也不分膚色,在那看似自由激昂且封閉的美國社會,無畏強權地將自己攤在陽光下,致力協(xié)助非自愿懷孕的女性進行「非法」墮胎。 于法于理下“我的身體”該為誰而戰(zhàn)?
懷孕的女性能否墮胎,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反對者認為胎兒有生存權,不應墮胎,但如同《珍愛熱線》里喬伊反問醫(yī)生:
「那我的生命安全呢?」
母親的生存權,又有誰來保障? 又如同片中許多求助于「珍」此墮胎組織的女性,他們當中被,生父不愿負責又或罹患絕癥的女性
笑中帶淚地看完,理智上知道還可以處理得更好,更不一樣,但情感上就是很attached.
這部片子對我而言最大的觸動,還是幫我找到了作為一名feminist(to-be)視野上的盲點。故事的時代背景——風起云涌、嬉皮亂舞、左翼學運、民權的60年代末——其實我蠻熟悉,甚至開過講座,但我所熟悉的1968,是一個男性主導的1968,無論是Hippies還是Yippies,是芝加哥七君子還是黑人民權領袖,是反越戰(zhàn)還是反種族歧視,都是男性在擔任主角。
女性的位置在哪里?除了成為某某activist的伴侶
△看本片讓我想起了前幾年Rihanna把給反墮胎法案投贊同票的白男立法者大頭照貼在社交平臺并配文“Shame on you! ”的情景。
△網(wǎng)上的罵戰(zhàn)中隨處可見“媚男”這個詞,很多時候看到這個詞我是反感的,因為我覺得它被濫用了,成了許多不明就里的人發(fā)泄戾氣的工具。我說一下自己理解的媚男,Joy做完手術后下一個來做手術的年輕女孩被Joy鄙夷,因為在Joy的眼里自己這樣安于妻子母親職責的女性比這樣一個知三當三的放蕩女孩更有資格做墮胎手術,這就是真正的媚男。因為自己的社會位置更符合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珍妮熱線:能在國內(nèi)影院看到全片還是很滿意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