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3 博物館 四星半
觀感非常棒,看完此片以后再看一遍歐洲地圖,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趣味。
比利時遠在歐洲西北部,為了歡迎基本處于亞洲大陸的土耳其入歐,“國王”幾乎跨越了整個歐洲。此片將“比利時國王和他的隨從”作為主角,展現(xiàn)了人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下真實且豐富的情感,并試探性的對當代王室的責任與民眾的關系進行探討。同時,又通過“逃亡的經(jīng)歷”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失落的、脫離了蘇聯(lián)庇護的巴爾干半島以及其多年來與歐盟之間的“愛恨情仇”(16年的片子,其實在20年再看回去是有點無奈到發(fā)笑的
黑到飛起政治喜劇片。虛構的國王在虛構的外訪中驚聞虛構的國家分裂的噩耗,慌不擇路,帶領一干隨從上演了一場地跨土耳其、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及阿爾巴尼亞的人在囧途。女導演無意攪合地緣政治的大染缸,把電影拍成了國王的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聚焦君王重回人間的反差萌,串燒歐洲小國文化碰撞笑話,虛構故事與偽紀錄片互相嵌套的結構也調(diào)度得十分嫻熟。國王的扮演者氣質(zhì)超凡,演活了一個去國懷鄉(xiāng)的亡國之君,滿眼滿身城春草木深的落寞與蕭然。
因為曾經(jīng)在巴爾干自駕,所以抱著回味下風光的想法看了這部電影,卻出乎意料的好看,輕松、詼諧、但又深刻發(fā)人深省。
因為我去巴爾干自駕的比較早,當時網(wǎng)上還沒有啥完整的自駕游記,孤獨星球只有本東歐大合集,內(nèi)容非常貧乏,而西歐的一個城市,就有厚厚一大本了,這時就感到了西方世界對巴爾干深深的偏見。
然而,真的一趟自駕下來,感覺巴爾干其實比西歐安全穩(wěn)定多了,風景優(yōu)美,餐飲美味,價錢實惠。不像在葡萄牙里斯本,能一天被小偷掏兩次口袋……
電影中用虛構的比利時分裂事件
比利時片《國王外出中》(《比利時國王》),是搞笑版的《亞果出任務》及《摩托車日記》綜合版,尾未再加上一點《少年派》點綴,成為一部別具風格的黑色政治幽默片。
這部以旅行式的偽記錄片形式電影,講述比利國王在出訪土耳期時,因為一連串的巧合,不得不以「逃亡」、「行走陸路」的方式,回國處理比利時分裂的政治危機。
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太驚人之處,拍攝技術也沒有特別的好,故事線很單一,再加上比利時的「冷靜式搞笑」,所以並沒有一般傳統(tǒng)喜劇,給人捧腹大笑的喬段。
總體而言,《比利時之王》確實可以被稱為“偽紀錄”形式的作品。
然而再稍加考察,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標簽依然太過籠統(tǒng)。假如以《西力傳》對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伍迪·艾倫并沒有讓一個紀錄的敘述者跳出敘述層進行干擾,而是任其躲藏于銀幕背后進行純粹的“虛構”;假如拿《女巫布萊爾》或是《中邪》與其相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兩者并沒有產(chǎn)生后者這般的文本層次,突出的是即時臨場的而非剪裁出的“真實”感。
《比利時之王》恰恰選擇了這兩條“偽紀錄片”對比軸的中間地帶:第一
比利時片《國王外出中》(《比利時國王》),是搞笑版的《亞果出任務》及《摩托車日記》綜合版,尾未再加上一點《少年派》點綴,成為一部別具風格的黑色政治幽默片。
這部以旅行式的偽記錄片形式電影,講述比利國王在出訪土耳期時,因為一連串的巧合,不得不以「逃亡」、「行走陸路」的方式,回國處理比利時分裂的政治危機。
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太驚人之處,拍攝技術也沒有特別的好,故事線很單一,再加上比利時的「冷靜式搞笑」,所以並沒有一般傳統(tǒng)喜劇,給人捧腹大笑的喬段。
【比利時國王】后勁十足的劇情片 “偽紀錄”如何抵達真實?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