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為何這部片能拿7分,說白了,就是一部很無聊的片子。文藝小資可以一直分析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畫面,但這些糟粕湊在一起也還是無聊和浪費時間,如果一開始知道是這樣的片子,臥也跟本不會看。一個蹲在家里吃喝等死的年輕人,竟然被同情被憐憫被原諒,而且還有那么多理由。這個四肢健全的社會的弱者沒有尋求變強的努力,而是當了真正的寄生蟲,還需要外界的逼迫才能向前,本身就是應該令她本人慚愧的一件事。
難道不求上進變成了褒義詞么?那些聲稱有同感的同胞怎么想的呢?
【零醬看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
之前有看過電影的介紹,我一直不敢去看,心里蠻抵觸的,因為我很清楚地知道,不求上進的玉子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春夏秋冬,四季流轉。日?,嵥椋降瓱o奇。
大多數人,會覺得這部電影挺無聊的說。
我倒是還蠻喜歡這種風格的。導演山下敦弘,用極簡的鏡頭記錄著普通人的日常瑣事。
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恍惚間,我好像掉進電影的慢鏡頭里,陪著玉子度過著一年四季的時光流逝。
電影里,普通的人,簡單的日常,充滿著生活氣息。沒有熱血的沸騰,沒有勵志的故事,沒有狗血的劇情,沒有爆笑的逗逼,沒有眼淚的杯具。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哪來那么多的韓劇啊。電影比較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家里蹲的啃老族的真實寫照,就是因為真實而更能夠引起同類人的共鳴,平平淡淡地敘述,更加直擊到了內心深處不愿撕開的陰暗。
“時機到了我會行動的?!? “總有一天會行動的!但那不是現在!”玉子大聲地脫口而出,看似理直氣壯,實際上是心虛,拖延癥的借口,這種意義不明的話來自我肯定著自己。
我,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玉子”之一
在夏天等待秋天來臨,下一個夏天也會在等待里不期而遇。
喜歡夏天,總是小時候的事。三毛一根的綠豆棒冰,淡淡的綠豆味里混雜著阿斯巴甜;傍晚的玩水,水花濺起時太陽和余暉一起落山;地里的西瓜熱烈的炸開,番茄長得不討喜但汁水充足,甜瓜在午后反應甜得不像話......
植物在夏天蓄能,人在夏天生長。故事總在夏天開始,也在夏天結束。熾熱的陽光,讓體內的荷爾蒙爆發(fā),催生著雪藏的故事瓜熟蒂落。
熱烈的喜愛夏天,好像是日本人的本職。那些影視劇里描繪的夏天,總有老式的電風扇
《不求上進的玉子》分兩次看完,一次睡前一次午后,鏡頭之間不斷重復,吃飯、睡覺、看漫畫…,吃飯、睡覺、看漫畫…如同我們的生活,正是把無數個習慣粘貼貫穿下來,如果我們的習慣突然崩塌破碎,那我們定要開啟一段新的活法,說來說去,還是圍著柴米油鹽轉。該片又名《青春,半生不熟》,我喜歡這四個字“半生不熟”,半生不熟的青春,半生不熟的工作,半生不熟的關系,半生不熟的感情,半生不熟的未來,半生不熟的柴米油鹽??傊?,在半生不熟的前提下,你必須先等著干耗著暫停著,什么事做不了,只得吃喝睡玩。
總是聽別人這么講:一個人會一夜長大,要么情感受挫,要么事關未來。外在因素下少不了個人斗志,但不知當年高三時班里學生玩的興高采烈學的一塌糊涂如何解釋。讀大學,老師講:跟自己較勁。當自己昏昏沉沉時,看一眼旁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狀態(tài),并且依附各自狀態(tài)不斷攀緣上升,會清醒許多。大多數人生日過的匆促,心也焦灼,怪不得現在抑郁癥患者那么多。日本電影總是在日常中扎根,且高于這個根系
《不求上進的玉子》
“歪,我是小玉啊……對對對,不好意思哦,還在家里蹲著呢……嗯嗯好的我會轉告老爸的……您也保重身體,拜拜辣”
這是一部講喪女小玉畢業(yè)一年后重返現實(找工作)的電影。
最早接觸“喪文化”大概是日劇《螢之光》,然后是玩了游戲《好想告訴你》(很棒),接著是動畫《不管我怎么去想我不受歡迎這件事都是你們的錯》。
宅女、干物女、喪女,其實都是類似的,沉迷ACGN,不善也不愛交際。
這部電影其實很清淡,都是生活瑣事,展現了一年四季里小玉的種種狀態(tài)以及和她老爹的關系轉變。
“不求上進的玉子”呆萌不是錯,不想長大的玉子不想長大的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449.html